用色彩鲜艳的布料做包装,几张袼褙纸支起骨架,再用棉花裹香,丝线穿过……经过几道手工艺之后,一个精美的关中绣球就这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对于西安市未央区“关中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并且是该技艺唯一一个传承人袁娜来说,这样的制作过程她早已烂熟于心。但这还不够,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是袁娜现在正在做,并且想要做好的事。
袁娜,西安市未央区“关中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阡陌拾忆”文创馆创办人。
关中绣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在古代,绣球作为定情信物,常常出现在史籍和文学作品中。?例如,唐僧之母殷温娇曾在长安抛绣球于状元郎陈光蕊,自此两人缔结秦晋之好。此外,唐懿宗时期朝中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绣球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这些故事都提到了绣球,说明绣球与陕西早有深厚的文化联系。
关中绣球的制作技艺代表了陕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其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多种香料,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实用性,能够防虫、提神醒脑等。这种手工艺品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关中绣球的制作和传承,体现了陕西地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关中绣球的传承人袁娜自幼与“关中绣球”结缘,家中三代都致力于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传承古法的同时,袁娜还从史籍、博物馆中寻找灵感,制作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千里江山图》等文物同款作品,赋予绣球更多文化内涵。
“这款名叫《只此青绿》的绣球,灵感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配色以《千里江山图》作为设计蓝本,主体使用桑蚕丝面料,以朱砂、雄黄等配件为辅,内装鹅梨帐中香。”袁娜称,自己会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对“关中绣球”进行改良。外观上采用光泽感更高的桑蚕丝进行制作,内在则以棉花裹香,将古人传承千年的香方放入绣球当中,打造“中式香水”。
袁娜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关中绣球。
袁娜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制作技艺,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绣球作品。她的作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绣球制作,还包括了手链、钥匙扣、车挂、胸针、书签等生活配饰,深受大众喜爱。
袁娜的努力不仅让“关中绣球”这一传统手工艺品“破圈”,走向世界,也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些小巧精致的绣球,将传统文化带在身上,通过日常的把玩,深入了解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她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让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