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苗族服饰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8-26 15:50:41  来源:天眼新闻
核心提示: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苗族文字遗失了,但苗族同胞靠着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陈青出生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匀东镇新场村一户苗族农民家庭,自幼随母亲和长辈学刺绣和纺织。2013年,她自筹资金注册成立了都匀市苗艺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陈青筹资在都匀南沙洲公园创办民族文化展览馆,展出西南地区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等民族的民族服饰400多件,是都匀免费对外开放的民族文化展览馆,成为游客了解黔南民族非遗文化的重要窗口。2021年,陈青协助黔南州社科联承办了“粤黔协作非遗项目”培训,举办了水族马尾绣技能、牙舟陶、水族银饰、苗族银饰(服饰)等10期非遗提升及产品创新培训班,参训人数达500余人。目前,陈青还担任都匀市工商联(商会)执委、市苗学会副会长及黔南州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黔南州民族服饰研究院院长、黔南州妇代会执委等。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苗族文字遗失了,但苗族同胞靠着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服饰在千年传承中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保留下来的元素呢?本刊记者对话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都匀市苗艺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陈青,听她讲述苗族服饰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记者:为什么会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自己的事业?


  陈青:我的父母都是苗族,我从小生活在苗族聚居的山村里。小时候母亲经常做刺绣、衣服、背带等物品来换取劳动力,我记忆中很多个晚上妈妈都在灯下编织、绣花,在耳濡目染下我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后来我上学之后选择了美术专业,对纹样和色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毕业之后,我和我先生先是在深圳开画廊开了差不多十年,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又回到都匀来。


  刚回来时,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想到,美术和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又赶上政府在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所以就到处走访


  黔南州各地的民族文化,包括彝族、苗族、水族等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光苗族我就走访了25个支系,后来借助政策的东风,创办了都匀市苗艺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开发制作民族服饰系列产品。


  这么多年来,公司的运营可以说是还算稳定,黔南州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居多,节日也丰富,平时来订做日常装、节日盛装的都还挺多,经过慢慢的积累,口碑也起来了。直到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也才有时间回到从小长大的老家。


  在都匀市匀东镇的新场村,我们家的老房子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了,我就想着翻新一下,以后朋友来了聚一聚也有地方。你知道,一个艺术家的心思,一做起来就想做得更好更精致,总觉得还可以再完善,所以不知不觉就投入了70多万元,建成了现在的苗花溪庄园:一楼是苗族服饰工作室、苗族器物展示厅;二楼有苗族服饰展示厅,一共有6间客房,房前屋后还有花园和菜园,入住的客人可以自助去摘菜做饭,也可以跟着我们一起体验制作民族手工艺品。


  学美术的人是不会随波逐流的,我和我先生是校友,也都有自己的思想。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前行,我也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民族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活起来。事实也证明,我正在做的苗族服饰定制、苗族服饰旅拍和民族文化+智慧乡村旅游都是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吧,这也是我乐于看到的。


  记者:作为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您认为传统的苗族服饰有什么特点?现代改良版的服饰又做了哪些改良?


  陈青: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苗族文字遗失了,但苗族同胞靠着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以前我对文化了解得不是很多,经过深入地学习和接触,我发现民族文化是非常有意思的,苗族的服饰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面料主要以棉和麻为主,不同地区的苗族分支不同,服装和头饰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苗族信奉蝴蝶妈妈,很多衣服饰品上都会有蝴蝶的纹样,有些分支有鸟的纹样,纹样就代表了这个分支的历史文化。比如喜鹊苗,他们的服饰上有很多贝壳、野鸡尾来装饰,因为喜鹊苗的祖先在迁徙过程当中,要把钱穿在身上,从海边迁徙到内陆以后,以狩猎为生,头上戴上野鸡尾,在森林里穿梭打猎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衣服面料种类越来越多,所以在现代版的改良服装中,加入了丝绸、轻纱等质地轻软的布料;冬季很冷的时候,我们可以穿保暖衣打底,然后把民族服装中的元素用轻质的面料体现出来,而不再需要厚重的衣料来保暖,适当的改良可以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穿着习惯。但是无论再怎么改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纹样、款式和文化符号是不会变的。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对我们很严厉,特别是女孩子,一定要穿好衣服盘好头发,才给人干净整洁有素养的感觉。真正的苗族服装是很保守的,完全不像现在新兴的旅拍快餐式的服装,我认为苗族服饰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什么场合配什么样的服装和头饰都是有讲究的,曾经有客人来找我定制服装,说想定制那种换一种头饰就能穿出布依族的效果,再换一种头饰就能穿出水族的效果,我说我做不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图腾、文化故事、刺绣手法和色彩风格都是不同的。


  记者:开办公司至今11年,也在都匀市的“绿肺”南沙洲公园开过民族文化展览馆,如今仍然在南沙洲公园有一栋旅拍房屋、一栋服装工作室,甚至在公园城门楼上有一间茶室兼做展览室,有没有什么秘诀?


  陈青:可以说是自己的努力加上政策的支持吧,2016年和2022年我先后两次在政策支持下去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进修,2018年还去了浙江理工大学进修,每次学习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东华大学提交研培作业时,我创作了一套结对设计的时装,一件民族服饰改良装,还有一件文创小品,每项作品都超额完成。研培后在民族元素的时尚设计和色彩搭配上我精进许多,两次研修让我的眼界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阔与拓展,也让我的刺绣产品更具个性化与多样性,让我相信,艺术设计不仅是作品的生命力,也是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浙江理工大学研修期间,非常完整地了解了各种面料的制作过程,比如丝织品的制作,从养蚕、吐丝到制作、运用、清洗、护理等等,全流程进行学习参观和体验制作,让我对各种纺织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今后的服装设计中,给创新和改良留了更宽的路。


  记者:在今年“六月六”传统节日期间,都匀万人踩街民俗狂欢活动中,匀东镇是带上了您的作品作为“战袍”来展示,非常吸睛。您认为如何借助大型活动提升民族服饰的可见度,从而推动服饰文化的传承?


  陈青:是的,在都匀万人踩街民俗狂欢活动中,匀东镇方队集中展示了非遗织、绣、染的技艺作品,网友评价说“有特色”“颜值高”。


  贵州民族节日盛会多,演出服的设计制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而且大型活动可以提升民族服饰的可见度,推动服饰文化传承。2021年,我协助黔南州社科联承办了“粤黔协作非遗项目”培训,举办了水族马尾绣技能、牙舟陶、水族银饰、苗族银饰(服饰)等10期非遗提升及产品创新培训班,参训人数达500余人。


  后来我又积极参与都匀市民宗局开展的“双培”计划行动,先后在归兰水族乡6个村及多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开展“双培”行动公益帮扶,能够让更多的绣娘通过培训后把“指尖技艺”化成“指尖经济”,实现家庭增收,个人也增加了自信心,同时民族文化也得到了传承,我觉得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标签: 苗族

本文标题: 陈青:苗族服饰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44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