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中国.文明探源高级研修班” 项目招生简章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9-11 13:34:30  来源:国学与考古
核心提示:让我们走进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现场,跟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知名专家的脚步,聆听“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家学者的思想。

  何以中国?何以文明?


  这是中国人对来处应有的追问,更是中国人对未来应有的展望---


  让我们走进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现场,跟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知名专家的脚步,聆听“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家学者的思想。从浙江良渚遗址到河南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再到四川马王堆遗址和陕西丰镐遗址,希冀“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何以文明?”。既要探索中华文明的根脉,揭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因,更新中国文化的认知图谱;更要深刻洞悉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文化逻辑,把握人类与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大势。


  一、项目背景


  2022年5月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考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了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二、院况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现有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等31个研究所,总人数4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研究人员1676名,拥有学部委员57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院属相关单位曾负责制定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发展规划,承担中华文明探源及早期发展研究等国家重大学术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复成立的正局级事业单位,着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创新发展的国内外高端合作交流平台。文促中心主要职责包括,参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政策研究;做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阐释和宣传,推动中国学学科建设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承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及民族文化研究和传播体系建设;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等。


  三、项目特色


  高端学习平台:依托国家哲学社科殿堂--中国社科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牵头单位;


  顶级专家讲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领衔,“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参与专家为主授课;


  沉浸式研修模式:跟随考古专家“手铲释天书”,走进二里头、良渚、马王堆等遗址现场;


  提升思维拓展格局:考古是一门“发现”的学问,根据现象挖掘证据,穿透历史看清未来。


  四、研修计划


  (一)研修课程



  (二)踏查考古遗址(探源中华文明,走进古国时代与王朝时代)


  考古遗址一、浙江良渚: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考古遗址二、河南二里头: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3700年前中国第一王都。


  考古遗址三、四川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有文明无文字的青铜时代奇葩。


  考古遗址四、河南殷墟:中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甲骨文考古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考古遗址五、陕西丰镐:周礼的诞生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有序的城市。


  专家师资:


  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十五”到“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三星堆遗址发掘考古咨询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主编。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2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讲解。


  宋镇豪: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甲骨文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和中国上古史研究,是中国甲骨文研究的领军人物。


  冯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包括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先秦史、古代思想史、历史文献学。


  袁靖: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科技考古中心原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国际动物考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古代人地关系、科技考古。


  赵志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第二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农业历史与农业考古领域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考古学。


  马勇:中国现代文**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中国学术史及儒家经学、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文明史等方面的研究。专著有《中国儒学三千年》、《极简中国史》等。


  王仁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原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疆民族考古,中国史前考古,史前彩陶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研究室原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夏商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是夏代都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主要发掘者之一。


  唐际根: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阳殷墟考古工作队队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曾任中国殷商文**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业务副馆长。


  徐良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博导,现主持西周都城--丰镐遗址和周原遗址的考古挖掘和研究工作,长期担任丰镐遗址考古工作队队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和考古学理论。


  赵海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夏商考古研究。主持或参与二里头遗址多项重要发现,两次获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招生对象:


  1、对中国文化/文明有深厚兴趣,注重提升人文素养拓宽思想视野,具备较高学习能力的在职人员;


  2、希望实地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脉络、掌握权威和前沿的考古学成果,具备一定时间自由度的专业人士;


  3、希望学会和掌握田野调查研究方法,能够融汇贯通分析问题本质、洞悉趋势方向,具备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


  学习安排:


  学习时间:学制1年,共6-7次课程、每次4天左右,每2个月授课1次。


  学习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博物馆、浙江良渚遗址、河南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陕西丰镐遗址。


  另外会不定期安排高端论坛、讲座、读书会、游学等学术交流活动。


  结业证书:


  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考核通过者,将颁发“考古中国.文明探源”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并加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印章。


  学习费用:


  7.8万元(包含学费、资料费;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资格审核通过者按照通知书要求缴纳学费。


  开学后不再办理退学退费手续,按照自动放弃处理。


  报名流程:


  1、审核缴费:填写报名表--发送至指定报名邮箱--审核通过者--发放《缴费通知书》--按要求缴纳学费


  2、录取入学:完成缴费手续--发放《录取通知书》--按规定要求报道入学


  注:扫描添加招生老师微信,领取《报名表》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5210789,13911867517(同微信)


  电子邮箱:Liuhongccph@cass.org.cn


 

本文标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中国.文明探源高级研修班” 项目招生简章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4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