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元花:“宝应乱针绣”传承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1-13 14:24:36
核心提示:出生于1982年的莫元花,见证了非遗技艺的寂寞与复兴。宝应县是苏北里下河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宋代以前缫丝、制锦、刺绣业就很发达。十九世纪下半叶,鲁垛镇人杨莫氏对传统技艺进行大胆革新。

  出生于1982年的莫元花,见证了非遗技艺的寂寞与复兴。


  宝应县是苏北里下河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宋代以前缫丝、制锦、刺绣业就很发达。十九世纪下半叶,鲁垛镇人杨莫氏对传统技艺进行大胆革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后辈传人莫学春善采他山之石,远赴苏州、常州等地拜师求艺,将一代绣匠杨守玉创造的乱针绣法与宝应水乡刺绣相融合,使绣品工艺呈现出了“乱而不杂、密而不堆”的新面貌,并于1989年办起全镇第一家乱针绣作坊。


  然而,那时的刺绣产品市场面十分有限,除了用于楼堂馆所的装饰,极少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当地不少民众对该技艺的前途表示怀疑。但莫学春的女儿莫元花认为,美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只要把产品做得足够美,就一定能够拥有蓬勃生命,赢得广阔市场。


  2001年,19岁的莫元花从父亲手中接过绣花针。心灵手巧的她,琢磨出了更适合人物肖像的“16系环节绣法”,作品接连获得“百花杯”奖、国家级展销金杯奖等,并亮相国际舞台,企业订单源源不断。


  由于刺绣很适合家庭妇女就近从事,莫元花便从2006年开始,面向全县妇女免费举办了20期乱针绣技能培训,学员近2000人。在莫元花和其他刺绣能手的带领下,现在,刺绣已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靓丽”产业,全镇共有刺绣企业及绣坊、绣庄30多家,从业者3000多人,年产值3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莫元花向扬州市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学生传授乱针绣技艺。


  回首这些年刺绣技艺在家乡土地上的可喜发展,莫元花从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力量所为,“是国家对非遗的高度重视和倾力保护”,她由衷感叹。


  “非遗”一词进入莫元花的生活是在2004年8月。通过报纸,她得知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公约》定义它为“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


  很快,次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随后,非遗保护工作自上而下在全国迅速推开,各地文化部门均安排专人负责,非遗项目的普查和代表性项目的评审相继开展。2008年,“宝应乱针绣”入选首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扬州自古文明昌隆,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首批评定的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就有104个。入选之后,莫元花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给予的种种“利好”:宝应县成立了乱针绣协会;鲁垛镇政府兴建了乱针绣文化创业园,并出台促进乱针绣发展的意见,对乱针绣企业注册入驻、扩招人员、参赛参展等均给予奖励,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她本人也根据国家的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多次赴高校、艺术研究机构学习进修。


  在缕缕暖风的拂煦下,宝应乱针绣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宝应县成功申报“中国乱针绣之乡”。2023年,该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8年和2023年,莫元花连续当选为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随着“平台”的扩大,她对全国的非遗保护情况有了更多了解。


 

本文标题: 莫元花:“宝应乱针绣”传承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51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