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冬红:巧手妙錾镌芳华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3-28 10:14:07  来源:玉林新闻网
核心提示:在玉林,广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冬红长期与冬瓜为伴,全身心投入玉林茶泡的传承、发展、推广中。

  一个冬瓜,几经錾刻,在一双巧手的不停翻飞下,变幻出无数让人惊叹的纹案,再与茶相碰撞,焕发迷人的清香,抿一口,香气久久萦绕在唇齿间,这便是玉林茶泡的魅力。


  在玉林,广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冬红长期与冬瓜为伴,全身心投入玉林茶泡的传承、发展、推广中。近年来,随着玉林大力实施文化塑城工程,玉林茶泡的“出镜率”越来越高,陈冬红也越发忙碌:走进高校、亮相集市、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助力玉林茶泡逐渐褪去昔日的“高冷”“神秘”,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日前,陈冬红的玉林茶泡体验馆迎来了玉林市第十一中学的师生们,他们在陈冬红的耐心指导下,拿起錾刀,在切好块的冬瓜上,耐心地錾刻图案,速度不快,不时还有作废反复制作的情形出现,可大伙依旧坚持到最后,直到錾刻出满意的作品。


  看着眼前一幕幕,陈冬红颇为感慨,瞬间将思绪拉回到自己当初学习的岁月。“我家公退休后就致力于制作玉林茶泡,在其影响下,我慢慢开始接触、学习制作。”陈冬红说,起初,由于尚未掌握技巧,迟迟未能上手,自己一有空就看家公制作茶泡,盯好、默记下每一个细节,之后细细琢磨、上手操作,数年如一日地练习,技艺也随之突飞猛进。


  冬瓜削皮、去瓤、切块、錾刻、泡洗、过青、上糖、筛晒等工序,陈冬红重复过上万次,早已能将各式精美茶泡,如喜庆的恭喜发财、寿比南山,朴实的虫鱼鸟兽、灯笼窗花,还有富有主题意义的国家安全、公安消防等,每个都錾刻得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我父亲是一个木雕师,在纹案上的结构布局、样式设计等方面,他给了我很多意见,同时还借鉴了剪纸、绘图、书法等技艺,增加作品的艺术性。”陈冬红笑道,除了基本的技巧外,最重要的还是耐心,心要静,动作要稳,不能有丝毫的着急。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陈冬红也不断地探索,寻求一条创新多样、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之路。如借鉴五色糯米饭的制作工艺,创新推出有别于传统通体洁白的新茶泡——五色茶泡,感观、味道更佳;结合当下潮流,积极尝试,推出奶茶+茶泡、咖啡+茶泡,更贴近年轻人的需求……陈冬红始终认为,在传承中进行多领域跨界、多元化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然是老行当、非遗技艺传承的基本共识。


  今年以来,陈冬红分别被评为玉林市文化旅游大使、文化塑城先进个人等荣誉,这是对其在玉林茶泡宣传、推广方面的极大认可。


  “2016年,玉林茶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社会的关注度依旧很低,甚至不少本地人也对此知之甚少。”陈冬红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推广开来,进一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想要推广,就要走进大众视野。因而,在自治区、玉林市举办的东盟博览会、玉博会、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广恩“海上丝路”古道灯会以及各类非遗展会上,总能看到陈冬红的身影。她总是笔直地坐在那儿,耐心地为过往的市民、游客讲解,不时奉上一杯用玉林茶泡泡出来的茶水。日复一日,愿意了解玉林茶泡的人慢慢就多了起来。


  “我想让更多的孩子从小体验,动手动脑、创新,发挥想象,从而爱上玉林茶泡。”在创作、参展之余,陈冬红把舞台搬到校园,走入玉林市第十一中学、玉林育才中学等。面对学生,她不吝惜自己的手艺和经验,也乐享其中。与此同时,她还利用自己的抖音、小红书等个人社交媒体平台,推广玉林茶泡技艺,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市民、游客等前来其体验馆,通过聆听她的耐心授课、亲自上手錾刻、品尝茶汤,直观感受玉林传统礼仪民俗文化的饮食符号,不经意间也会喜欢上玉林茶泡。


  年初,广西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学生来店里交流;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茶泡制作;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网友们各种提问,兴趣满满……随着玉林大力推行文化塑城工程以及社会高度关注非遗技艺,钟意于玉林茶泡的人群也日益壮大。陈冬红表示,自己长久以来推广玉林茶泡的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而她依旧会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目前,她正积极尝试,努力将玉林茶泡制作成工艺品,这也能极大提升玉林茶泡的知名度,助力茶泡之美在全国各地绽放。


 
标签: 非遗

本文标题: 广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冬红:巧手妙錾镌芳华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54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