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和:守护傣族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4-14 14:30:03
核心提示:在金平县勐拉镇中勐村,有一位守护傣族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彭文和,他默默坚守在傣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散发着独特而温暖的光。

  在金平县勐拉镇中勐村,有一位守护傣族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彭文和,他默默坚守在傣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散发着独特而温暖的光。


  彭文和1975年加入勐拉武装民兵团,之后又常年投身金平县支工建设。这些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


  1980年,是彭文和人生中重要的一年。勐拉文化站组建,自幼受民间艺人熏陶,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他,成为文化站的第一批文艺队员。从此,为父老乡亲表演傣族歌舞和乐器,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年,他参加金平县民族文艺比赛,斩获二等奖。1981年,在红河州民族文艺调演中,他参演的《篾帽舞》《双扇舞》《河边欢乐舞》《红星舞》《纺线舞》等节目获得优秀奖。此后,他还多次代表县文化馆前往省、州参加比赛和演出,载誉而归。


  年过花甲,已经66岁的彭文和深感傣族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重大,重心逐渐转移到培养下一代传承人上。他在村子里开办了免费的葫芦叮制作与弹奏培训班。他说,“我年纪大了,就盼着孩子们好好学,让下一代也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让民族乐器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要是没人学,我们的习俗就没有了。只要孩子们不嫌弃,来找我,我一定倾囊相授。”这质朴的话语,满含对民族文化的深情与担忧,也展现了民族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闲暇时,彭文和还带领村里的文艺队排练节目,积极参与小型活动。尽管花甲之年的他,已不再拥有年轻时舞台上的耀眼光芒,但在非遗文化传承上,他依旧活力满满。每当有人前来求学,他总是手把手耐心教导,将傣族文化的精髓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


  彭文和,传承、守护傣族文化的一盏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传播着傣族文化,培养着文化继承人,让这份独特而美丽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绵延不绝。


 

本文标题: 彭文和:守护傣族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55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