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隆梅:竹编技艺正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5-04-15 15:20:11  来源:封面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杨隆梅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电话那头,偶尔传来孩子清脆的声音。安排好孩子后,她笑着说道:“不好意思,我们开始吧。”作为成都市人大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隆梅的一天总是被工作、家庭和社会责任填得满满当当。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对竹编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从生活用品到建筑装饰,竹编技艺正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杨隆梅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电话那头,偶尔传来孩子清脆的声音。安排好孩子后,她笑着说道:“不好意思,我们开始吧。”作为成都市人大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隆梅的一天总是被工作、家庭和社会责任填得满满当当。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对竹编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女性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在家庭与技艺之间编织平衡


  谈及如何平衡家庭、企业和社会责任,杨隆梅坦言,这首先需要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将每一天的时间规划得井井有条。但更重要的是,家人的支持与配合是她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关键。“平衡关系真的源于家人的支持,有他们的后盾力量,我才能没有顾虑地向前冲。”她笑着说道。


  作为女性传承人,她认为,女性在传统手工艺中的细腻与耐心,恰恰是这项技艺得以传承的重要力量。“虽然竹编需要一定的体力,但女性的专注和创造力让这项技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她补充道,尽管有一些工具可以辅助,但手工的核心依然在于人的专注与投入。女性的细腻让她们能够更好地捕捉细节,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非遗年”里的新机遇:探索传统技艺的现代边界


  近年来,杨隆梅积极推动非遗与现代时尚的跨界合作,除了投入胸针、首饰、耳环、包包等时尚产品的研发外,她还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展开深度合作。2023年,她与国内一线轻奢女装品牌奈蔻NEXY.CO合作,推出了“非遗竹编艺术家联名系列”,将传统竹编技艺融入现代时尚设计,赋予非遗全新的生命力。就在本月,她与一全球知名户外运动服饰品牌合作,完成了橱窗陈列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竹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非遗竹编艺术家联名系列


  “非遗不仅是传统的象征,也可以与现代科技、时尚相结合。”杨隆梅说。她正在与当地高新企业合作,探索将新型材料与竹编技艺结合的可能性,推动非遗产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2025年是中国第一个“非遗年”,杨隆梅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年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她带着非遗传承人的期盼,与各界代表共同探讨了关于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建议。她表示,非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面对传承人员老龄化的问题,她计划在新的一年中,重点培育和培养新一代年轻传承人,并推动产品的创新研发,使其更符合当代实用价值。


  “‘非遗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杨隆梅说,“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创新,让非遗技艺不仅保留传统的美,还能融入现代生活。”她相信,通过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努力和政策的支持,非遗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赋能社区女性:非遗传承中的经济与文化力量


  作为非遗传承人,杨隆梅不仅关注技艺的传承,还致力于推动当地社区的女性经济发展。她计划将居家灵活就业的女性集中管理,提供统一的场地和技术支持,帮助她们实现经济独立。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为当地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很多女性把竹编当作副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杨隆梅说,“我们希望为她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这项技艺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非遗的未来,杨隆梅充满信心。她认为,竹子作为一种环保、绿色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生活用品到建筑装饰,竹编技艺正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她相信,在政策的扶持和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非遗文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杨隆梅用一句话勉励自己,也勉励所有在非遗传承道路上奋斗的女性:“哪怕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很平凡,但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也可以不平凡。”她坚信,只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非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标签: 竹编技艺

本文标题: 杨隆梅:竹编技艺正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55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