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宜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2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省级38项。近年来,宜昌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有机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从重视“物”到重视“人”的文旅互动、活态开发之路,更好地保护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生,因此保护传承的形势严峻,方式也较为多样。因非遗文化“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特征,活态保护传承人和文化空间显得尤其重要。宜昌市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资源普查及资料收集建档,建立数据库及网络平台,为以“人”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打下了基础。
宜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艺精品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文艺工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不断地衍生创作,既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传播,又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佳作。宜昌通过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设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评比表彰优秀文艺创作成果,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形成了《巴土恋歌》等十多项国家级文艺精品,“土苗兄妹”组合使长阳山歌唱响神州。与此同时,《楚水巴山》《江山美人》等一批具有浓郁风情的文艺精品进入文化旅游演出市场,让非遗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极大地提升了宜昌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专家介绍
阚如良,湖北红安人,中共党员,三峡大学三峡学者、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菲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库专家、湖北省委省政府科研成果奖获奖专家;宜昌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专家指导组组长[2] 、宜昌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三峡大学一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旅游管理硕士点负责人,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库专家、湖北省委省政府科研成果奖获奖专家;湖北省旅游学会、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理事,宜昌市旅游协会、宜昌三峡旅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被多个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聘为专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