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回顾艺术经纪人发展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02 11:32:50  来源:中国文物网
核心提示:近日,著名艺术经纪人、艺术公社总编王茂接受了中国文物网的独家专访,就艺术经纪人因何产生、职业特点及发展轨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近日,著名艺术经纪人、艺术公社总编王茂接受了中国文物网的独家专访,就艺术经纪人因何产生、职业特点及发展轨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西经纪人制度的迥异

  王茂表示:我们相信经纪人制度在西方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制度,并且为西方艺术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纪人制度对于艺术的发展有相当地限制和规定,它实际上存在剥夺画家创作的自由,改变绘画艺术的本质。这种特质使其与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质是水火不容,中国艺术市场中所有的混乱和斗争都源于此。

  经纪人存在的意义

  自希腊艺术开始,我们就看到西方艺术家们的创作,往往是在客户下了订单之后才开展的,这是因为石料的置办、工人的工资等先期投入巨大,不是画家个人所能承担的,只能由客户先付定金,然后由艺术家开始创作,这就成了一种雇用关系。但由于最初客户基本属于贵族或者政府,而且他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往往是把艺术品当成自己生活的点缀,或者炫耀的工具,于是除了大方向外,基本不会干涉艺术家的创作自由,这就客观上帮助了艺术家,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进行艺术创作。这种现象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中是最好的状态。

  经纪人的特殊社会地位

  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中产阶级的兴起,使艺术的收藏者市场逐渐从贵族扩大到地主、资本家和平民,于是艺术的收藏就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了,而成了一项商业活动。这反映了西方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的是艺术家和客户之间的契约关系,一旦一方背离契约,就是“因此而造成的任何损失,都由违反合约的一方承担”的情况。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在创作《夜巡》时,没有按照顾客的要求把其安排在画面的前面,客户拒绝接受作品,并告伦勃朗违约,要求他赔付定金。而同时,伦勃朗也因为违约的名声,再也没有像样的客户上门求画,万贯家财也挡不住坐吃山空,以致最终穷困而死。而这种结果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勇于承担的,所以,西方艺术发展史中,艺术评论家的地位逐渐上升,超越了艺术家和收藏者,成为艺术市场中不能缺少的部分。

  经纪人的最终演变

  一部分艺术评论家看到了手中的权力,逐渐把它转化成利益,就是垄断了艺术的品评,使收藏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断裂,把自己变成两者之间的桥梁,这就是艺术经纪人。他们一方面对收藏者进行艺术培育,使他们认可他所推荐的画家,一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开始大量参与,从艺术风格到艺术内容,几乎都有他的影子。这种关系在文艺复兴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而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艺术经纪人制度。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可经纪人制度是一种科学思维下的社会分工,把艺术创作与其他环节紧密联系了起来;一方面要认识到艺术本来应该属于个人精神领域内很隐秘的部分,却最终成了一种集体创作,艺术家的个性往往只是个形式存在。而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一定是艺术让位于市场,利益追求胜于艺术追求,于是,很自然地在一切事物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之下,艺术经纪人就成了必然存在,一如股票市场不可能没有操盘手……

  艺术经纪人:经纪人指居于买卖双方之间介绍交易以抽成营生的中间商人。艺术品经纪人在中国可追溯至唐朝,作用大致有三:(1)权贵贱,别真伪;(2)撮合买卖,既起率首牵合作用,又起中介沟通作用;(3)提供所有权、质量与价格的信用保证。说明经纪人既须谨守商业信用,又须担负法律责任。 
 

本文标题: 王茂:回顾艺术经纪人发展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7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