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艺术金融专家、中国政协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文化产业智库》主编西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国家层面要尽快进行战略研究与规划,要在国家层面,尽快建立建设文化艺术金融实验示范体系。防止面对新的业态,由于国家政策层面缺位,而造成文化金融产业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局面。像前一阵子文交所的有关实践,就很值得我们系统地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文化金融产业这一新型业态,在幼稚期受到不必要的冲击与伤害,造成文化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瓶颈、新障碍。
西沐认为,我们要看到文化艺术金融发展的大背景,那就首先是文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及其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具体要求;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现有的经济结构及其相应的资源配置状况,已无法保持既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第三是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驱动,因为现有的资源水平与能力已无法维持与满足当下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消耗;第四是新的经济增长急需新资源、新领域的寻找与拓展。可以说,文化艺术金融这一新业态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艺术产业与文化经济发的重要驱动力与牛鼻子。
在现代经济形态下,文化艺术金融的战略意义有目共睹,面对文化金融的这种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西沐指出,由于对文化艺术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发展的趋势缺乏深入而又全面的认识,以至于我们在文化及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和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在文化艺术金融领域,问题可能会更为严重,更急需研究、创新与探索。因为我们坚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而创新试验是这种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把蕴含在全社会中的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的必要之举,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立经济特区,就发挥了巨大示范效应,这也是已经被我们实践与反复证明的。所以,面对当下文化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创造条件、放手让有条件的地方创新试验是不二之发展途径。
为此,西沐认为,建立建设国家层面文化艺术金融实验示范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与智库体系,依托有关国家研究机构或高校的研究力量,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他们整合成不同层面与研究方向的研究基地或是智库,进行文化艺术金融的战略与规划、布局研究,在顶层设计层面,为国家文化艺术金融实验示范体系的建立与建设提供理论与智力支持。
二是实验示范体系。即就是根据区位优势与资源状况,在战略布局层面建立国际、全国及区域创新实验示范区,并根据资源与区位的差异化特点,形成文化金融产业聚集方式及方向多元化的创新实验示范体系,从而在实际运作层面迅速推动我国文化艺术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如国际层面可考虑在北京、上海、西安等设立国家国际文化艺术金融创新实验示范区,探索文化艺术金融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全国层面可考虑在广州、重庆、济南等设立国家文化艺术金融创新实验示范区,探索文化艺术金融产业发展的国内资源的整合问题;区域层面可考虑在具有特色资源的区域如潍坊、景德镇、宜兴等设立国家区域文化艺术金融创新实验示范区,探索区域特色资源的文化艺术金融的发展问题。前段时间,根据潍坊的特色资源与特定的条件,我们提出要积极推动建立潍坊国家文化艺术金融创新试验示范区,在中央媒体引起关注,而这一建议在地方上就会有很大的顾虑。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出在对文化金融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控上,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示范的迫切性。所以,我们讲,只有逐步地建立起这么一个多元多层次的实验示范体系,才能跟好地推动创新实验,一旦有了成功的创新实验,这种示范作用就会很快发挥倍增效应,形成我国文化艺术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格局。
三是监管与业务实验示范体系。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发达的文化艺术金融,就难于造就发达的文化艺术产业。目前我国文化艺术产业资金缺口巨大,直接、间接融资都困难,金融体系对文化艺术产业的支持面很窄,再加上民间资本与外资大多观望,实际投入很少。而无论国家还是地方,文化艺术产业又面临重要机遇,急需金融突破。这都急需要在监管与业务创新实验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是顶层设计的构建。一是要正视文化艺术资源的特性与要求,我们特别关注金融政策中文化金融政策的地位与独立性,特别关注文化金融风控体系的构建,关注文化金融风险结构化问题,认真探索文化艺术银行设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二是金融体系要根据文化艺术资源的特性与要求,发挥金融体系的骨干在配置资源的强势作用,建立独立的风控体系,推出更为多元化、常态化的文化艺术金融产品;三是针对文化艺术金融这一新型业态,进一步优化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环境,强化投入策略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措施,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整合金融市场更为简易有效的融资手段,为文化艺术金融产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