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民意沸腾,重庆市渝中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湘公馆没有逃过被拆除的命运。那时,还有很多民间文物保护人士愤然质问:是谁强拆了刘湘公馆?而如今,尽管重建后的刘湘公馆通过了文物部门的验收,依然是文物保护单位,依旧挂着"刘湘公馆"的黑白铭牌,可如今该公馆悄然变身为一家豪华餐厅。
无独有偶,北京嵩祝寺及智珠寺变身高档餐饮会所一事,北京市文物局28日称,经过文物执法队现场调查,确认两寺庙内部分范围被用作餐饮场所,古建筑内放置有餐桌但没有使用明火。
抗日名将旧居、寺庙等成了餐饮场所,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咱们饭食文化强大,不仅食不厌精,食之丰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能吃的皆成了餐桌上的菜,更感叹包括厕所、寺庙等场地也被开发成了餐厅。只是,将餐厅开到文物单位、寺庙等地,又能让菜变出好口道呢?全国各大小城市,都在快速造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难道就独缺了几个餐厅和厨房的空间。表面上看,到文物单位或寺庙开餐厅,能沾染些文气与灵气,实则是一些低俗之气,是人文精神的缺失。真不知热衷于到此吃饭的都是何许人也?
同时,我们不得不追问,那些场所的管理者,为何将场地出租变成餐饮场所。难道他们眼中只有租金,非要唯金钱是瞻?政府对公共文化场所,特别是一些文物保护的投入是否到位也值得反思。当然,政府投入给再多的钱,如果那些管理者缺乏人文精神,不懂得珍惜那些文化场所承载的价值,一切皆为枉然。对文物等文化场所的经营管理,制度很重要,管理者的人文精神同样不可或缺。让一个钻到钱眼中的人去经管理那些文物场地,那里不会氤氲着文化气息,只见遍地可作餐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