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艺术市场吹起了投资风,艺术媒体、财经媒体、时尚媒体纷纷以投资为主题,一堆专家们开始教大家如何进行艺术投资。再加上这两年艺术市场资金行情启动,热钱涌入,一大堆基金与文交所出现,一时与投资相关的话题忽然变得很时髦。
在香港看春拍,遇到一个重要的二级市场经纪人,他说:“孝萱,别说太多艺术投资啦!”其实我的书是清楚地把投资与收藏两个概念分开的,并刻意强调收藏之美。可能是去年投资风太热,媒体来采访要我谈的全是与文交所或与基金有关投资的话题,让我从媒体上看起来非常像在鼓励全民进行艺术投资。
但其实这赶时髦的投资风气对市场的引导非常坏。因为所谓艺术投资,是想透过艺术来赚钱;所以,艺术成为只是赚钱的工具与牟利的载体。艺术本身不过是个过程,而非最终的目的。买画这行为看似风雅,但如果这张画只是生财的工具,是不是艺术根本不重要,只要能赚钱。全民搞艺术投资的结果会是人人谈艺术却不关心艺术,人人买画却依然没有文化。所以,表面看似蓬勃的艺术市场,却是文化与审美缺失的一大片荒漠。
银行或信托里作客户服务的经理说:“我们以投资为饵,引逗他们进来,他们慢慢就喜欢艺术了。”但可惜这些人他们喜欢的不是艺术,而是钱。画可以不看,钱不能不赚。话虽如此,但我们绝对不能以假道学的口吻批评任何人想以艺术赚钱的企图,因为赚钱的动机本身是没错的,我担忧的是媒体不明就里大肆宣导艺术投资,让人民误以为从艺术是能轻易地挣到钱的,是能一夜致富的,是能不劳而获的。如果只是为挣钱,那买画可能是最难挣的一种方式,如果稍一走眼,买到假的,立刻血本无归。选错艺术家,买错画,画就像被扔进冷冻库一样,永不升值。买的价钱不对,买得太贵,立刻被套牢。想从艺术品赚钱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一个人虽然买了艺术品,但与他的生活却毫无关系与交流,是太可惜的事。如果不去细观体会这些作品,虽然拥有了,也就是这件艺术品对买的人根本不产生影响。虽然这张画是他的,好像他收藏了,却不曾对他的生活产生意义。
能称之为艺术品的,必然有超凡的创意,能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迫使人们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艺术要的是创新与超越,必须在观念上或技法上能众不同。好的艺术品因为有当下的时代精神与气质,所以价格极其昂贵。 但天价背后更深刻的意义,不是价格本身,体现的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里程碑的价值展现。所以,收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拥有的是人类精神与审美的高度,并不只是钱而已。
一张画虽然可能有金钱回报,但世上能挣钱的机会太多了。 因此,如果买画没有一点金钱以外属于灵性或精神的需求,那真不必来买画。 而且想买画,别靠耳朵,要靠眼睛。艺术,如果跟眼睛无关,跟心灵就无关了。当在一个展览中,走到一张画前,有再看它第二眼的冲动,不自觉地在那张画前驻足,那这张画就真打动你了。一张想收藏的画,必定是从灵魂深处真正喜欢的。收藏一张画不是只拥有那张画布,或那张纸,而是必须去体会这件作品所传递的精神价值。拥有一件原创的好艺术品,能感觉自己活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