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托:“十大名楼”申遗是一种误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05 16:06:37  来源:中国文物网
核心提示:对于“十大名楼”申遗这件事,您怎么看?
  中国文物网:对于“十大名楼”申遗这件事,您怎么看?

  刘托:“十大名楼”申遗我既不反对也不支持。申遗本身体现了国人的文化自觉,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丰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热爱也是我们的一个传统。只是,当下的申遗热掺杂了很多其他因素,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中国文物网:“十大名楼”申遗这一事件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政府、民间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刘托:主要是政府热衷,民间未必积极。当下我国的申遗热不排除国人及政府在国家经济腾飞的背景下,对重塑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企望,但也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地方政府标榜政绩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申遗活动不是源自地方民众对自身拥有的遗产的热爱和积极主动地参与申报和保护。而多数是地方政府主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目的更多地是利用自然与文化资源打造包装地方知名度和品牌,拉动旅游经济。我们见到的是,一旦申请成功,遗产所在景区就被划地为界,收取高价门票,原本全民拥有的遗产成为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文化遗产被对象化、物质化、商品化,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被嵌入了一层厚厚的经济藩篱。

  中国文物网:当下政府、民间越来越多的热衷于申遗活动,有人认为许多申遗单位把申遗当做时髦、当作文化政绩工程不遗余力地追逐,在您看来这种赶时髦的申遗活动对于政府、民间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托:申遗现在被地方作为经济提升与文化复兴的抓手,申遗成功可以带来一系列好处,比如吸引眼球、优化投资环境、带动地方经济、旅游收入、相关行业及就业等。所以政府与民间乐此不疲。由于遗产被工具化了,导致遗产本身的保护也有偏离原真性保护的倾向,如大量的拆迁、整治、再造,是得有些遗产地成为焕然一新的旅游景观,使历史感大打折扣。

  前些年我国申报丹霞地貌自然遗产,几个地区联合打包申报,其中肃南地区也有很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但申报需要贷款整治环境,对贫困地区而言是个天文数字,肃南基于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最终退出了申报,虽说遗憾,但应该加以赞许。

  中国文物网:现在对“十大名楼”申遗最大的质疑就是对“十大名楼”本身价值的质疑,即对“十大名楼”原真性的质疑,认为大多数名楼都缺乏“原真性”,同时,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像在二战中几乎毁灭殆尽的华沙老城,战后几乎按原状复原,依然得以入选世界遗产;长城八达岭段甚至是上世纪50年代重修,也成为世界遗产,而同样对于“十大名楼”在原真性上也不必苛刻,这是否意味着十大名楼申遗问题在“原真性”上符合条件。

  刘托:十大名楼申遗属于“质不够量来凑”,未免牵强,它不像运河与丝绸之路相关遗产地及遗产对象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十大名楼没什么内在联系。又不像应县木塔,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科学价值,十大名楼多是明清遗构,很多还是新建,其中最有名的滕王阁、黄鹤楼等是新近建造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并无历史价值可言。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是其原真性,或曰“本真性”,否则妄称文化遗产。在价值评估上应具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十大名楼在这些方面都有欠缺。十大名楼所以被关注,主要是其历史上记载和文学传诵,如《滕王阁序》、《黄鹤楼记》、《岳阳楼记》等,建筑本身的价值并不显著,其非物质方面的内容远远超过物质方面的内容。十大名楼申报“物质”文化遗产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误读。

  此外,它和华沙复建及八达岭长城也没有可比性,华沙复建有基于二战特殊背景和原有城市肌理与建筑本身的综合价值,并有科学复原的支撑; 八达岭长城虽经修复,但它是长城总体中的一部分,是长城整体文化遗产中的一个节点,而长城整体遗产与十大名楼显然不在一个量级上。

  中国文物网:您认为十大名楼申遗前景如何?

  刘托:我国文化资源丰厚,文化遗产申遗清单中也有很多有潜力的项目,没有进入清单的也有很多有价值的项目,十大名楼并无优势。

  中国文物网: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尽管政府、人民越来越重视,但是这种保护的力度是不是还不够,政府、民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刘托:对历史文化重视是好事,重要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其实,国外申遗产多是一种民众自发的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在我国变成了一种之上而下的运动和工程,往往是举一国之力,或一地之力,不计成本地打造遗产。过去我们以破四旧立四新、城市化、新农村改造等名义破坏毁弃了大量文化遗产,现在又有很多地方以文化复兴的名义再造遗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如各地的古城,要重建历史。其中很多都是经济驱动,和文化遗产保护风马牛不相及,只是为我们今天的认知和行为立次存照,任后人评说。真正的遗产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我国豫西、晋南黄土塬上的地窨(又称地坑院窑洞),是当地民居的普遍居住方式,上世纪80年代还数以万计的地窨,如今在各种“合理”的解释下被毁弃了,仅余数座,并濒于灭绝,这种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又极富中国特色地平线下的“人类古老居住建筑形态的活化石”将消失在我们的视域中。我们不能一边眼睛盯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一边任凭身边的遗产被建设性的毁灭或无声无息地消失,待消失后我们再来复兴和再造。

  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其本身的价值并不因为申报成功而增一分,也不因不成功而减一毫。 
 

本文标题: 刘托:“十大名楼”申遗是一种误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42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