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生:文物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经济价值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08 11:01:21  来源:中国文物网
核心提示:  市场经济不适用于文物领域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代表着文化,代表着历史,将文物完全市场化是错误的。谢辰生认
  市场经济不适用于文物领域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代表着文化,代表着历史,将文物完全市场化是错误的。”谢辰生认为,“文物的价值不是经济价值而是文化、历史、艺术价值,要搞清楚主体。”针对现在中国市场不景气的现状,谢辰生告诉记者,这与80年代的日本极其相似,当时西方国家大肆哄抬文物价格,日本国内所谓的收藏家们疯狂购买,到最后文物价格达到顶点的时候,西方再通过淡化市场的手段将价格下调,低价购回,导致日本国内现在的文物市场依旧无法翻身。前车之鉴,我们需要警惕,不要被文物的经济价值蒙蔽,真正的收藏家还是要看重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QQ截图20171208105141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原文物局顾问谢辰生

  谢辰生曾任郑振铎业务秘书,国家鉴定委员会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国家文物局顾问,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谢辰生一生致力于文物保护事业,业界威望很高,起草新中国第一批文物法令:禁止文物输出,还起草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国文物法》等。

  谢辰生告诉记者,“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听说过哪一个国家对本国文物是放任自流、不加任何干预而完全“自由买卖”的。当前一些人指责我们法律规定不合理,要求全面放开文物市场,实行自由买卖。其主要理由就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仿佛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把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范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扩展到经济领域外的其他任何社会领域。这种把市场经济原则泛社会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只适用于经济领域,如果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就混淆了事物的质的区别,就会把事情搞乱,归根到底还会对市场经济本身带来危害。”

  文物保护应立足于现在

  谢辰生告诉记者,“据公安部门统计,90年代初期,盗掘古墓 、盗窃文物、非法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在全国各主要文物分布省份蔓延,达到高潮,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走私出境。拒不完全统计仅1997年全国海关查获的走私文物就有六百多起,缉获文物共计11200余件。这是令人痛心的事。”

  “对于侵华战争时期所流失的文物,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困难,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对于80、90年代以后所流失的文物,一经发现必须马上进行交涉,这样索回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对于文物追索,我认为我们的重点是立足现在,通过追索能够了解到文物流出的线索,对于国内打击文物犯罪活动有很大的帮助。”谢辰生指出文物流失的主因还是国内管理不够严格,“攘外必先安内”,不能一边追索一边流失,只有将国内文物流失的口子堵住才有更多的精力去追索之前流失的文物。打击文物犯罪,从源头上制止文物走私是文物追索的前提。

  对于一些人坚持认为只有全面开放市场,实行文物自由买卖,才能够杜绝文物盗掘走私犯罪活动的看法。谢辰生表示,“全面开放文物市场实行文物自由买卖不能遏止文物走私,据有关部门透露,有一些文物走私案与混乱的文物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证明混乱的文物市场,不但不能遏止文物走私,而且助长了许多文物犯罪活动。遏制这种犯罪活动,主要是要依靠法律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 
 

本文标题: 谢辰生:文物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经济价值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4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