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收藏艺术品还是商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15 10:41:48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郭庆祥
核心提示:在艺术品市场,一定是以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低作为交易的前提条件。在美术领域,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就是普通商品,收藏家和投资者能够区分艺术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从收藏方面来说才具有实质的文化意义,从投资方面来说才会具有升值空间。
  在艺术品市场,一定是以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低作为交易的前提条件。在美术领域,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就是普通商品,收藏家和投资者能够区分艺术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从收藏方面来说才具有实质的文化意义,从投资方面来说才会具有升值空间。

  有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品,其创作者就是艺术家;有的美术作品是商品,其作者就是商业画家。那怎么区分呢?商业画的标志就是以买卖营利为目的的,是通过量产的方式生产作品的。早期的商业画家有张大千、齐白石等,现在的就是一些“流水线”生产产品的画家,或是由其他人代笔作画的画家等。而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以作者的个性化创新风格为自身的基本要求,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每一张作品有着不同精神诉求,而没有批量雷同的题材和内容,更是追求相对的艺术唯一性。

  现在艺术品市场的怪现象,就是长期把一些商业画的画家作为市场主打,做名人概念炒作而不顾艺术质量。这些数量化生产、批量化生产的商业画,不会投入作者的真实感情,也背离了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这些商业画也容易造假。所以,他们真真假假的作品在市场上铺天盖地,也就容易被一些不法商人伺机利用和价格炒作,在现在审美缺失的时代被这些投机者钻了空子,大肆宣传、包装这些商业画家是艺术家,已经误导了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

  在当代美术界,一些画人物画的就换换姿势,或画山水画的就换换山头的简单创作,还有就是一些流水线生产的程式化模式化制作,犹如克隆的作品,以及以一种题材反复绘制,如画虎、画猫、画牡丹等等,当作是自己的“注册标签”,又称号“虎王”、“猫王”、“牡丹王”等等的画家及其作品,本身就不是艺术创作,这些匠人式的绘制技术代替不了艺术思想的创造,这些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面孔都是没有艺术价值可言的普通商品。还有的现象就是某些人自我包装过度,做大名人明星效应,从而提升作品价格。还有的人就是去争夺美协主席、书协主席或什么画院院长官位的,用行政级别去替代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艺术品市场上,用级别高低来误导作品的价格高低,他们的这些作品往往都是些文化垃圾,都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早在民国时期的1939年,沈从文先生在一篇散文中对当时的画界现状就有过这样描述:“凡稍稍注意过中国艺术界情形的人,一定就还记得起二十年来的各种纠纷,以及各个人其所以出名露面的,或出国对客挥毫,用走江湖方式显其所长,在国内则阿谀权贵,用拜老头子方式贡其所有。雇打手,作伪证,搞自我宣传,用心之巧,设想之密,真是无所不至。能言善道,谈话之多,在教育史艺术史上亦属绝后空前”。七十多年过去了,他所批评的某些现象,在当下的艺术圈还不是一遍遍在重演吗?其文中最后写道:“艺术界方面二十年来我们饱看了一切人与人的斗争,用尽一切心机,使用各种法术,名分上为的是‘理想’,‘事业’,事实上不外‘饭碗’二字”。很明确,沈先生所指的那些人的作品哪有艺术含量?就是如同低价值的商业画。

  所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和艺术认知的提高,对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民国以来一些近现代书画家的艺术成就已有重新认识和评价,他们一些应酬画是较容易被人模仿的,由于年代相距不远,很容易造假,市场上他们的赝品也更多。很多年以来,一些临摹类的商业画家主导着艺术品市场,画家拿一些低劣的产品愚弄大众,大众又存在着美学盲区,缺乏艺术和审美的认识,相互误导,所以会产生象张大千、齐白石等画家制作的商业画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打。所以,他们一些商业画、应酬画或礼品画,就是不值得收藏和投资的普通商品。

  我们真正爱好艺术品收藏的人,不能被市场价格所忽悠。对艺术品的价值,自身一定要有研究,收藏和投资是一种需要经济支撑的精神乐趣,其本义还在挖掘暂时价格被低估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我还是说那句老话:“感性认识,理性收藏”,坚持学术性收藏的理念。收藏艺术品,一定要把艺术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作品的个性化语言、风格,艺术思想的独立性,艺术家的创作态度等等,这才是考量作品是否有价值的前提。市场价格的炒作只是一时的,有时也是虚假的,艺术价值才是永恒的、真实的。 
 

本文标题: 郭庆祥:收藏艺术品还是商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47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