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申遗研讨会在景德镇召开,是景德镇历史以来的一件大事,在这次会议上聚集了全国城市规划、考古研究、文化艺术等各界的许多著名学者,其证明景德镇的文化历史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景德镇的光荣,也是中国的光荣。因为景德镇在历史上就是世界著名的瓷都,也是世界陶瓷生产的中心。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一方面是其制瓷历史悠久,另一方面是在明清两个朝代近600年的皇家官窑在景德镇的建立,提高了景德镇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同时官窑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精湛的制瓷技艺与民窑的灵活和具有活力的制瓷制度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历史。因此,御窑厂曾经是景德镇这座城市的中心和灵魂,整个景德镇的城市的布局和陶瓷生产系统都是围绕着御窑厂进行的。因此,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整个景德镇这座城市都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有许多物化的遗产和遗址都被淹没了。因此,我们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将这一历史进一步梳理出来,以弥补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的缺失和不足,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对一些被时间尘埃遮蔽的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作为这次会议的主题发言人,以下我将要从三个部分来探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特质和当代价值,以及这一发展模式对人类未来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启示。
一、由“瓷文化丛”构成的城市空间
我认为景德镇的城市特点是围绕着“瓷”产生的文化丛而构建的,这是一座围绕着“瓷”而生存的城市,城市的每一个空间都基本与瓷有关系,在这里除有直接生产陶瓷的手工业工场,还有许多为陶瓷生产和销售服务的各种行业。而这些行业的生产又是围绕着“御窑厂”的生产体系所构成的种种形态。
古代景德镇这座城市围绕着“瓷文化丛”构成了她自身的空间特点,首先从哲学的价值体系来说,当时的景德镇属于乡土中国的一部分,但又是一座手工业城市,所以一方面它和乡土中国一样,具有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特点,除此之外,其还有行业神崇拜构的特点,可以说,在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传统社会都是宗教式的、神话式的。任何一座城市首先都是围绕着神而建立的,一座城市的合法性在于它是否有神存在。我们到欧洲的城市会发现,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教堂。而古代的景德镇也一样,在城市里有不少的庙宇,仅在御窑厂里面就有三座庙,包括了师主庙和风火神庙,这些庙宇还有祠堂构成了景德镇的神圣空间。而衙门和御窑厂则是她的政治空间,它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权利的象征。
那么在景德镇最重要的还有生产空间,这些空间的构成主要是窑房、坯坊,红店(彩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副业,如柴行,白土行、釉料店,坯刀店,毛笔店、颜料点等等。在宋元以前,景德镇的陶瓷作坊和窑址分布在方圆五十里的地方,那时候的景德镇陶瓷生产基本还是处于“亦陶亦农”的状态,即农忙种田,农闲做陶。直到明代在景德镇建立官窑以后,陶瓷生产才开始向城区集中,因此,这座城市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御窑厂而建构的,在明代御器厂(明代的称呼)只是部分的产品实行官搭民烧,到清代的御窑厂除彩绘部分,其他的生产部分大都由民窑来承担。因此,当时的官窑和民窑形成了一个既分工又合作的生产体系,而整座城市都是围绕着这一生产体系来建构的。城市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分工,比如说,当年江家弄、小黄家弄、大黄家弄是当时红店当时的集散地,彭家弄、罗汉肚是当时高档窑房和坯房的集散地,再胜弄,麻石弄是瓷行和瓷庄的所在地,黄家洲是补破瓷器的集散地,太白园是一带卖槎柴的集散地。老人民医院和筲箕坞一带,都是普通民窑的集散地。在御窑附近的东门口是画瓷器高手的居住地,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也基本上是集中在那一带,这里多少年来一直都是景德镇的高档文化区。以上就是的景德镇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景德镇的神圣空间、政治空间还有生产空间、商业空间、生活空间,并且相互连系和相互促进。
除此之外,景德镇的社会结构模式是手艺社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既有乡土社会的特点,但还有自身与乡土社会不同的特点。乡土社会是农民,农民的基本构成主要是血缘和地缘的关系,而且,农民是要和土地绑在一起的,它是不动的,是静态的,所以是保守的。但是手艺社会则不完全一样,除有血缘和地缘的关系外,还有业缘的关系。手艺人的特点是流动地,他们会离开土地到远处需要他们手艺的地方去谋生,所以自古以来,景德镇就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所以这座城市有“五方杂处”,“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的名言。古代。景德镇的土著并不多,大量都是从周边省市过来的手艺人和商人。
所以,景德镇还有一个移民空间,那就是一个个不同分工所形成的行帮组织,这些行帮往往是由血缘和地缘关系组成的,这些组织都有自己的会馆,杭邦的许多事务都是在会馆里商议的,外地来景德镇谋生的人,首先是通过会馆找到某职的渠道,会馆里常常举行聚会和酬神及拜祖先的活动,所以,会馆也是当时景德镇的一大景观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是景德镇嘉庆年间的地图,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景德镇不仅是有官窑,庙宇,会馆,商铺,民居等,还有多条河流的环绕。最重要的河流就是昌江河,在沿河还有很多运瓷器的码头。由于官窑的精益求精,构成了景德镇细致的行业分工,最主要的有成型、烧炼、彩绘、中介商、承包商等部分,而每一个部分都有很多的辅助业,如仅仅围绕着成型的,就不仅有坯房,还有白土行。釉料店,坯刀店,模型店,碌碌车店等。这些辅助业当年都是有建筑的,现在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申报遗产,重新清点和寻找这些遗址,即使我们找不到了,但是我们把这些文化整理出来,描述出来也是非常震撼的,对申报也一定会有所帮助的。通过以上的描述,大家还可以看到御窑厂和老城区的空间构成紧密相连,所以我建议可以捆绑在一起申报。
二、围绕着瓷形成的“文化圈”
所谓的景德镇“瓷文化圈”,可以看成是此文化的传播和辐射范围,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技艺传播,一部分是商业传播,技艺传播的部分包括对国内各窑口的影响,也包括对世界不同国家陶瓷产业的影响。商业的传播部分就更广了,由国内的市场,还有国外的市场。如果说,在宋元时期,景德镇的瓷器主要还是限于亚洲,到15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以后,景德镇的瓷器贸易可以说是遍及全球,在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博物馆里,我们都能看到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如此崇高的声誉,和御窑厂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宋元时期,尤其是在宋代,中国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景德镇只是遍布大江南北的瓷区之一,但是到明清以后,由于官窑在景德镇的建立,所有的制瓷资源都开始向景德镇集中,以至于形成了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官窑在景德镇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
明清以后的景德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瓷文化圈,这个瓷文化圈不仅是波及了周边的城市和乡村、沿海地带,甚至全中国,全世界。虽然说,在很多的沿海的瓷区,如在广东和福建一代很多的瓷器都是仿景德镇瓷器,销往世界的,但是最高档的仍然在景德镇,几乎无一产瓷区可以与其相比。
在19世纪之前,欧亚大陆所有最奢侈的生活用品都来自中国,其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包括铜器、铁器、漆器等生活用品。一位伊朗的学者在他的一本《丝绸之路》的书中指出,在19世纪瑞士还不会造火柴之前,在波斯一带最流行的火镰就是来自中国,包括火钳和铜镜等,所以说,古代的中国曾是世界手工业工场。然后,景德镇又是其中的世界性陶瓷手工业工场,而且陶瓷是中国的一大项,所以,景德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也是“一带一路”当中最具特点的陶瓷贸易城市。
我这几年走遍了世界各国,我到一个地方都要看一下博物馆。许多重要的博物馆里都有景德镇的瓷器,尤其是在欧美国家。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的景德镇是一座极具生产能力的城市,其不仅要供应皇帝用瓷、贵族用瓷、老百姓用瓷,还要供应全世界的贵族用瓷。因此,它不仅要能很强的生产力,还必须要有相当的开放性和不断的创新性,还必须是不断地吐故纳新的。
因此,自古以来,景德镇就是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当时传播到整个世界的,不仅是景德镇造的瓷器,还包括景德镇的制瓷技术。记得,我在韩国的一座博物馆里面看到一句话挺震撼的:“整个世界的陶瓷历史就是中国陶瓷技术不断输出的历史。”然后,在这些陶瓷技术不断输出的过程中,景德镇是首当其冲的,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记得,在《青花瓷的故事》这本书里,记载了景德镇的瓷器是如何影响了欧洲的餐桌礼仪的故事。以前的欧洲人用餐没有那么讲究,餐桌上没有餐具很少,有些餐具是大家轮流用的。景德镇的瓷器进去以后,贵族才开始了分餐制,变得文明和卫生起来。另外,瓷器带来的最全球化影响的,应该是茶叶和咖啡的普及,瓷器是喝茶和咖啡最好的器皿,因为,玻璃杯遇到高温会碎,金属杯太烫,只有瓷器是耐高温,并温润不烫手的。所以,咖啡和茶叶真正的普及是在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后,也就是在那时候,欧洲开始大量来中国买瓷器,导致了茶和咖啡的全球化普及。所以,景德镇的瓷器的出现为全球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文化上的影响力。
欧洲人曾认为,青花瓷是中国人送给欧洲文艺复兴的礼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曾经是欧洲的榜样之国,欧洲人都知道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礼仪之邦,从欧洲到中国路途遥远,语言不通。但美丽青花瓷上的许多戏曲故事,山水花卉的装饰,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审美。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留有景德镇祖先们留下的大量精品,有的瓷器我们是在中国看不到的,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为出口而制作的。
记得一次我去美国参观波士顿博物馆,正好在那里举行一个“中国在十八世纪如何如影响了欧洲”的展览,在那个展览会上展出了许多十八世纪欧洲人家庭生活的油画,通过这些油画我们看到,当时的欧洲的每个贵族家里面,几乎都有中国的青花瓷。即使在现在,如果我们去欧美人家做客,许多人家里都还陈设有他们祖先留下的景德镇明清瓷器,到美国买一个房子,说不定房子还连带青花瓷一起卖给你。所以,瓷器这个东西不像丝绸、茶叶,一次性就消费了,它是可以传代的,可以家传的。可以放在博物馆世世代代陈列的,也因为如此,景德镇的历史就被陈列到了全世界。我们还需要有这一方面的研究,让全世界的人对景德镇的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有时专家的研究会影响评委的,许多评委可能就是根据他们看到的种种资料来对某一申报的遗产下结论的。
三、景德镇陶瓷生产的运行模式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模式,这个研究非常重要,其不仅涉及到古代的景德镇,还可以由此展望景德镇的未来发展。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模式也是景德镇人贡献给世界的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代智慧。
景德镇陶瓷的生产模式,可以说它是农业文明时期最高效、最完善的手工业生产模式。以前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所以我们只强调乡土中国,但是我们没有认识到,实际上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农工社会,其不仅有农业,还有非常强大的手工业,所以其不仅是一个乡土中国,也是一个手艺中国。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手艺中国,就没有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全是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其中不仅有景德镇的陶瓷,还有其他各地方的茶叶、丝绸、铁器、漆器、木器等。因此古代中国的工业是手工业,而景德镇又是古代最发达的一座手工业城市。所以早在明代的时候,景德镇就形成了当时最先进的,全世界第一流的流水作业线,正因为它有最完善的流水作业线,它就构成了景德镇发达的分工合作制,同时具有非常高效的生产能力。
那么,在这其中,御器厂(明代叫御器厂,清代叫御窑厂)对景德镇的贡献是什么?我认为,景德镇“过手七十二下”是从御器厂开始的。景德镇在明清官窑建立之前的生产形式几乎是一个亦陶亦农的家庭小作坊,农闲的时候做陶,农忙的时候种地,但是有了官窑就开始不一样了,不仅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作业线,还出现了拥有众多劳动力的手工业工场,因为流水作业线的那么多工序需要更多的人来共同完成。这样的生产形式最初是是从御器厂开始的,当时的御器厂要求不惜工本,不惜时间,精益求精,于是要求每个工匠,终其一生只专精一门技艺,然后大家合作,方能成器。这样的器物质量不能可以保证质量,也能保证产量。在明代的时候所有的工序都是在御窑厂里完成,所以我们在明代的官窑里,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分工的作坊。但是到了清代的御窑厂,许多工序开始交给民窑完成,这样官窑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也流入到民窑,造成了官民竟市,官民互动的热烈局面。另外,皇帝派到景德镇来的督窑官不仅仅是官员也会做很多研究,清代的几任督窑官都为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当时的御窑厂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世界上的最先进的陶瓷研究所,其常常将其研究出的高精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供给当时的民窑,才形成了景德镇最先进,最完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
这一生产模式对今天的景德镇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其是手工业时期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所以当今天景德镇的陶瓷手工艺再次复兴时,其又开始凸显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最后,我谈一谈关于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看法。我认为景德镇的历史是复杂的,包括御窑厂,重要的是你要站在什么位置和角度去看它。我觉得,我们应该站在景德镇的当下去思考景德镇的过去与未来。然后用全球化的视野,在景德镇看世界,也可以在世界看景德镇。我们不要在景德镇只看景德镇,在世界只看世界,一定要结合起来看。然后还要有一个“文化自觉”的理念,所谓的“文化自觉”,就是要讲清楚景德镇文化的来龙去脉,趁着申报遗产把景德镇以前没有讲清楚的问题努力地讲清楚,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我们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充分的了解了景德镇的文化历史,我们才可以做到“文化自信”,才可以更好的在国际上去讲述景德镇,从而推动景德镇的发展。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遗产资源化的观点,要把景德镇的遗产变成可视性、可感性、可体验性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既传统又具有高科技以及未来感的文明城市。我想,这就是世界未来的趋势。那么,最终带动的是什么呢?最终带动的是景德镇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提高景德镇人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感最后造福一方,进而通过景德镇的模式为中国的道路选择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性。
当前,整个人类社会又面临一场像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一样的大的社会转型,互联网,3D打印,工业4.0,新能源等的出现,预示整个世界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生态文明的时代。当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时候我们景德镇人能做些什么,我们的手工艺加生态,手工艺加高科技,手工艺加时尚,能不能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先锋,成为促进中国成为最先进入生态文明国家的一股力量之一。2、3百年以来,欧洲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它率先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因此而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要是我们中国成为可以率先进入生态社会的国家,我们就可以掌握世界的话语权和发展权。当然这样的话讲的有点大。但我觉得这样的趋势正在呈现,习主席目前所推动的三个方向对于景德镇都是有帮助的:第一点,传承优秀文化;第二,生态就是生产力,第三,一带一路。这三点都和景德镇紧密结合,所以,我觉今天这一会议,不仅是在讨论景德镇的申遗,同时也是在讨论如何构建景德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