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民收藏热潮,在收藏品鉴定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单位参与进来,追求着收藏领域藏品鉴定话语权,其中滥竽充数者有之,浑水摸鱼者有之。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项目,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主任刘育麟。
中国文物网:什么是古陶瓷老化痕迹?这个项目的鉴定方法是怎样的?
刘育麟:所谓古陶瓷老化痕迹就是古陶瓷在经过成百上千年之后,不管是在水下,空气中还是土壤里都会在瓷器上留下老化痕迹,这种痕迹就是自然老化痕迹,是跟人为做旧痕迹相对而言的。
古陶瓷老化痕迹国家鉴定标准的鉴定方法是将公安、刑侦的痕迹鉴定引用到陶瓷鉴定上来,是传统目鉴与科技鉴定相结合的一个方法。
中国文物网:现在一些人为做旧的痕迹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段?跟自然形成的痕迹有什么区别?
刘育麟:现在人为做旧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品进行腐蚀,打磨等方法,但这些痕迹跟自然老化痕迹是有区别的,老化气泡,破口气泡等都有区别,人为做旧痕迹在颜色上趋于一致,自然老化痕迹破口气泡有过度颜色,破口气泡里面有陈腐的有机物,而人为做旧的破口气泡里面有的没有污垢,有污垢也是物质单一。
中国文物网:作为您个人来讲,您为什么会想去建立这样的一个标准,您建立这样一个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刘育麟:我自己搞收藏10几年,主要是做老瓷器,其中有很多教训。第一阶段买很多仿品,交了很多学费;第二阶段,收藏的档次比较低,主要是一些瓷片和不完整的瓷器;第三个阶段,眼界提高了,鉴别能力也提高了,在鉴定上交了不少学费,上了不少当。
我身边朋友与我的经历都差不多,这就使得自己意识到需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也需要一个科学的、有效的、简便易行的鉴定办法,这也是自己搞这个古陶瓷国家鉴定标准的一个初衷。
而且现在收藏乱象丛生,也需要这样一个标准去规范,去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文物网:您刚提到收藏乱象,就您看来造成这种收藏乱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刘育麟:就是鉴定无统一标准。传统眼学鉴定结果会不一样,科学鉴定也会不一样,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收藏乱象之源。
中国文物网: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从事文物鉴定标准项目的研究?
刘育麟: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鉴定方面也不必非得是文物部门一家的责任,一个学术部门,科研部门,包括每一个藏家都有义务为解决陶瓷的鉴定问题做出贡献。
中国文物网:“国家鉴定标准”应该怎样理解?
刘育麟:我们希望研究完申报到国家有关部门,像国家文物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统一的国家鉴定标准。
中国文物网:您认为“国家鉴定标准”这个项目的建立将会遇到有那些挑战?对于“国家鉴定标准项目”您希望达到怎么样的目标?
刘育麟:会遇到传统观念和鉴定界不同利益群体的挑战。传统鉴定方法还有很多市场,很多藏家还是相信传统的鉴定方法,“国家鉴定标准项目”是科鉴和目鉴相结合,这种结合就会面临传统目鉴的一个挑战;鉴定界散乱的不同利益群体也将会是“国家鉴定标准项目”建立的一个挑战,在你说对、我说不对的鉴定市场中,一个统一的鉴定标准会影响到很多群体的利益。
我希望“古陶瓷老化痕迹国家鉴定标准”的建立能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大众收藏,能够解决收藏界的乱象问题;同时,通过这个研究能将目鉴和科鉴有效结合,找到一个有效、简便、易行的办法,解决现在鉴定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维护藏家利益,推动大众收藏健康有序的发展。

刘育麟简介:
1949年出生,河北省三河市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会长、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古陶瓷老化痕迹国家鉴定标准科研项目组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国珍府文物鉴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