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计法:民间技艺面临失传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9 11:01:36  来源:燕赵晚报
核心提示:泥模、泥哨、泥绣球……这些造型粗犷、线条简练,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间艺术魅力的“玩意儿”,现如今已不多见。
  泥模、泥哨、泥绣球……这些造型粗犷、线条简练,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间艺术魅力的“玩意儿”,现如今已不多见。尤其是其中俗称“响蛋”的泥绣球,中间镂空,球面雕刻出美丽的花纹,球体中间放着一颗泥丸,用手一摇,如同摇着一个铃铛。这些民间乐器和工艺品,都出自赵县一名民间艺人之手,他叫杜计法。从掌握制作手艺伊始,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求着如何将这个民间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高中毕业后掌握泥模制作工艺

  “孩子们,这次教你们的泥绣球学会怎么做了吗?”“学会啦,这可比捏橡皮泥好玩多啦!”“杜老师,您多开几节手工课吧,我们可喜欢跟着您学捏泥巴呢!”……

  11月17日下午,赵县停住头小学的教室内,当一节手工课结束时,面对眼前一群小学生们手中拿着的那一件件泥质“小玩意儿”,代课教师杜计法满脸的欣慰。

  今年60岁的杜计法是赵县南杨家庄人,是一名退休小学语文教师。1973年,高中毕业的杜计法跟随父亲在生产队干活儿。看着瘦弱的儿子拎着铁锨在田间辛苦地忙碌,怀揣一身本事的杜宝兴决定,将捏泥模的手艺传给儿子。

  在村里老人们眼中,杜宝兴是位能人,不仅会制作泥模,还擅长绘画,制作风筝,只是杜宝兴之前觉得这些技艺上不了台面,又不能靠其出人头地,便一直不愿意教给儿子。决定让儿子学习传统手艺,杜宝兴考虑一来这门手艺不会失传,二来在不得已的时候还能混口饭吃。得知父亲要教自己捏泥模,杜计法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同龄的朋友,大家都嚷嚷着要学。就这样,他和几个朋友一块儿跟着父亲学习捏制泥模。

  教得认真,学得用心,很快,这些孩子们就掌握了制作泥模的窍门。尤其是看过村里的露天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后,杜计法和伙伴们还合作塑了一尊电影主角易普拉辛的半身泥像。这尊塑像后来被赵县文化馆选为精品,进行了公开展览。第一件作品的成功,让杜计法颇受鼓舞。

  天天与泥巴打交道

  泥模,是一种印花工具,在泥片上印制出有趣的动物、花草、戏曲故事场景等图像。“制作泥模先要做泥模母,一般在泥模母上先塑出浮雕图像,再用泥模母倒出完整的泥模,图案呈阴文。”谈起泥模,杜计法津津乐道。

  杜计法说,制作泥模前,他先将质感细腻、颜色发黄的胶泥从河沟里挖回家,然后用盆浸泡搅拌,之后还需再挖一个坑,在坑里放置一两天,等水分渗透得差不多了,把泥挖出来,在石板上揉制,摔打。直到把泥巴揉得像面团一样柔软,又黏糊又有劲,原料才算准备妥当了。泥模捏好后,不能直接在太阳底下暴晒,需要慢慢阴干。如果粗糙点儿,可以直接给阴干的泥模上色,如果想长期保存,制作得再精美点儿,就得烧制。烧制好的泥模变成砖红色,相互敲击,音质清脆。

  泥哨,实际上是一种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遗。造型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泥哨用土烧制而成,腹中为空,能吹出清脆的哨音。

  制作泥哨,是杜计法的绝活。先用刀把泥团割出大体轮廓来,再用小刀细细地雕琢修饰。泥哨得能吹响,这就需要在造型的顶端做一个吹孔,然后用竹签将动物腹中掏空,还得留出发音孔。杜计法早期捏的泥哨比较简单,形状单调,随着技艺不断提高,他由单纯地捏制蛹状哨,开始向多种肖像发展。现在他已经能够捏制蛇哨、小猪哨、小狗哨、金鸡哨等。过去,动物哨是一个动物一个头,形象比较呆板。如今,杜计法大胆创新,创作出了碰头哨、双头哨和三头哨,他还别出心裁地在动物泥哨身上背一个小泥哨,看上去十分精巧,充满童趣。

  俗称响蛋的泥绣球,是杜计法最痴迷制作的。泥绣球中间镂空,球面雕刻着美丽的花纹,球体中间放着一颗泥丸,用手一摇,如同摇着一个铃铛。

  杜计法制作泥绣球的工艺全凭自己不断摸索。他首先把胶泥做成窝头状,包进沙子和干泥丸,封口后仔细团成圆球。圆球稍干之后再画上图案,开始用刀具浅刻、写字,做镂空处理。最后把沙子从镂空处漏出,一只漂亮的泥绣球便做出来了。杜计法用同样的方法做第二层、第三层……现在,杜计法已经能够做出六层的泥绣球了。

  天天与泥巴打交道的杜计法,经常把捏好的泥模、泥哨和泥绣球送给同事和学生把玩。他认为,这些东西能启发孩子们对美的追求。

  泥模手艺有失传之虞

  泥模、泥哨、泥绣球,如今却面临失传之虞。不仅因为现在孩子拥有的玩具多了,不喜欢这种“土得掉渣”的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的繁琐也是其后继无人的重要原因。同时,“卖货郎”不见了踪影,会制作这些东西的民间艺人寥寥可数。

  制作泥绣球小有名气后,赵县的一些小学校长曾多次邀请杜计法到学校辅导孩子们学习这种技艺。对此,杜计法都不遗余力地向小学生们传授。他说,有了这些爱好手工的孩子们接班,他的手艺就不会失传了。正因为如此,杜计法退休后又来到停住头村的小学代课,只为把自己的民间手艺传授给孩子们,让几近失传的东西得到延续。

  杜计法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童年犹记做泥模,造型各异乐趣多。一手绝活传千载,亟待传承勿失缺。”杜计法感慨道:“有这么多人支持我,我一定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冬天地里的白菜收了,我盘算在地里建一座小砖窑。因为从砖窑里烧制出来的泥模,品质会更好。等作品烧制好后,我还打算送到县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争取让赵县的泥模制作工艺列入非遗名录,不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失传!” 
 

本文标题: 杜计法:民间技艺面临失传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54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