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记者:
这些年我们非常注重文化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升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各位认为文化能在中间发挥多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升走出去的传播效果和到达率以及接受度,从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
“一带一路”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宏伟的构想,也是一个由世界各国参与的人类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传统习俗等等都各不相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国家之间有一些不了解和误解,这个也很正常。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的时候,习总书记就曾经提出了“五通”,这其中文化相通我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里的心相通就是文化的相通,文化的交流、文明的互鉴,这个当中可以看出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想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丝路中俄这样的活动,比如说由国际台牵头举办的丝路名人中国行这样的系列活动,我们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由不同国家的媒体组成共同的采访组,了解不同国家的民风、民俗、社会发展、经济状况,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通过媒体的报道增进各个国家民族的相互了解,这是媒体应尽的职责,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问题的第二个部分,也就是刚刚您说的走出去,实际上我认为所谓的走出去就是文化交流,就是跨文化交流,不同国家之间怎么样进行文化的交流?这里我还是想用一个例子来作为回答。
2013年的时候,在场的很多记者朋友可能都还记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国家坦桑尼亚的时候,在达累斯萨拉姆雷尼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百姓了解了中国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习主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场上所有人报以会心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从这个欢笑和掌声中,我想不难看出这部电视剧确实被坦桑尼亚的观众、听众看了而且看懂了,为什么这部电视剧能够在非洲引起这样的关注,能够成为非洲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一是我们使用了母语,也就是说我们用东非地区通用的斯瓦希里语进行了翻译,从而扫除了受众观看这部电视剧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二是我们选择了反映中国当下生活的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里有家常里短比如婆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非洲的家庭中也处处存在,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在非洲观众中引起共鸣。还有就是我们和当地电视台的合作,比如我们播出的平台是当地主流的电视台,比如在坦桑尼亚,这部电视剧通过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它的受众达到了600万,之后这部电视剧在其他的东非国家受到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