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媒推崇为“总能打破西方人对舞台时间的期待”,“灵敏地结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台湾云门舞集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林怀民,近日携经典作品《稻禾》亮相北京。他说:“在我眼中,音乐与舞蹈无古今中外之分,它的核心都在于讲人。”
资料图:林怀民。中新社发 刘震 摄
1973年春天,林怀民以《云门》作为现代舞团的名称创立了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至今,云门的舞台上呈现了近150出舞作。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云门舞团的众多精品之作成为台湾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林怀民于2013年编创的舞作《稻禾》,将于11月2日至5日亮相“2017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献礼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十周年。
林怀民说:“《稻禾》其实早就可以在这里演出,但是我希望它能在十周年来演。如果说我们曾经的作品都是‘黑白片’,那么《稻禾》是唯一的‘彩色片’。它那么丰富那么美,里面更有收获的内容。”
他说:“我有‘稻米情节’。(上世纪)70年代的《薪传》徒手‘插秧’,90年代的《流浪者之歌》真米登场。远兜远转,云门40岁,我竟然又回到稻田。”
为演出《稻禾》,林怀民曾组织舞者赴池上稻田,与土地亲密接触,在稻田里参与农民生产劳作,舞者也将这份独特的体验融汇于舞蹈创作中,格外地贴切踏实。他将泥土、花粉、风、水、火等自然界的因素为题入舞,诉说稻米的生命周期,也委婉喻示人生。
为筹备《稻禾》,林怀民特意选择台湾池上稻米达人叶云忠先生的稻田,请摄影家张皓然以两年的时间多次到池上驻点,记录一方稻田的生命周期——从初秧、结穗、收割、焚田到春水重新灌满田地。这些美丽非凡的实景影像,被以全景和特写交织投射在舞台的天幕与地板上,营造出光彩夺目的舞蹈空间。
在《稻禾》中,云门舞者仍旧以多年修习的内家拳与太极导引的身法呈现当代舞步,以对自己身体的高度掌控,诉说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
配乐选取上,林怀民展现出宽广的思路,从客家山歌到贝里尼、圣桑等西方著名音乐家的经典名曲,和谐地出现在《稻禾》里。舞台上,辽远而稳定的台湾客家古调,西方歌剧高昂的咏叹调,池上本地录制的稻浪风涛、雷鸣雨声,共同成就了《稻禾》的音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