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河南省文化厅邀请,早报记者跟随上海新闻采访组前往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处采访,了解当地筹备第1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河南文化周”的进展情况。而在对红旗渠、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及河南文化艺术中心等实地采访之后,河南深厚悠久的中原文化以及这两年的文化建设成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天,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会见了上海记者,在谈到河南着力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时,他表示首先要把文化保护的工作做好,只有保护传承做好了,文化才能有发展有创新。
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对话
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介绍,国务院在给河南明确中原经济区的5个战略定位时,有一条就是定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除了河南,其他经济区基本都没有文化方面的定位。而这个定位,不叫中原文明,不叫中州文明,而是叫华夏历史文明。
事实上,河南的文化优势确实是其他区域很难比拟的。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四大古都在河南,其中包括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夏商周三代也基本都在河南地区活动。河南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文物18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000多个。
对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个定位,张广智表示,他们正在边干边破题之中,但有一个共识是,首先要把传承工作做好,把地下地上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只有保护好才有传承的基础。其次,就是要尽量通过各种措施,挖掘中华民族各种精华,河南省这两年创作了豫剧《程婴救孤》、《苏武牧羊》,都是关于“忠孝义”的中华文明,加之影视创作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在谈到如何让华夏文明走向世界时,张广智表示要让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有对话,比如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又比如过几天将要举行的嵩山论坛。而豫剧《程婴救孤》也去了美国百老汇演出。不过,在走向世界宣传华夏文明这件事上,很多事情仍然做得还不够。他们正在着手编制华夏文明创新区的规划,如果做到了就是对全国人民的贡献。
文物保护不是封闭的
作为全国重要的文物大省,河南的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但在高速的经济和城市发展中,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难免存在矛盾。2002年,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的文物出土于洛阳老城的最市中心,周边闹市都是周王城遗址所在地,有各种陪葬坑遗迹三百多处。但当地政府在“天子驾六”出土后,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中止了原有的广场建设计划,就地建设了这个原址博物馆。
对于这样具保护意识的行为,张广智表示,他们会尽力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文物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谁都没有权利去破坏。我们现在警惕性很高,宁愿损失当前利益,也不会破坏文物。”他同时表示,文物保护不是河南一个省的事情,是全中国的事情,“文物意识如果在河南淡漠了,在全国就是更严重的问题。”
张广智同时提到,文物保护也不是封闭式的,譬如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样的形态。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都可以落实到一些具体的项目上,有具体的措施,只有有效的保护才能有效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