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鲜明、主题明确、独具个性的博物馆在展现传统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发掘深层次文化精髓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打破“千馆一面”的博物馆形象,应加强主题博物馆研究,激发民间收藏市场,深入挖掘藏品文化内涵,并积极开展与博物馆主题密切结合的文化活动。在这一方面,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油灯博物馆的运营,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实践。
油灯博物馆的“主人”陈履生出生于1956年,江苏扬中人,扬中在上世纪50年代初曾归属于常州,所以陈履生也视常州为家乡,便把博物馆建在了常州。作为一名学者,陈履生致力于美术史论研究和美术评论;作为一名画家,陈履生的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蕴含的文化气息被人们熟知;而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他曾走遍世界200多个知名博物馆,在博物馆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各类博物馆的建设与营造,注重博物馆与公众、文化、教育和休闲等之间的联系方面作出了诸多贡献。
油灯博物馆历经三年的建造,展厅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展出从新石器时期到近现代,从中原到西域,从民间到宫廷,从古代中国到古罗马时期、爱琴海地区和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各式油灯。展览以历史、民族、类型、材质等专题为特色,展出油灯包括新石器时期的陶豆,汉代西王母十三头、十一头、九头油灯,以及辽代石刻油灯、西藏和新疆地区独具特色的油灯,系统地呈现出五千年文明中油灯的发展史。
油灯作为传统的生活用具,经历了几千年演变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陶豆”作为原始的灯具,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油灯就表现出了实用和审美的结合。青铜时代,油灯开始向精制化方向发展,及至汉代,进入了油灯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油灯功能合理,造型生动,装饰富丽。而南北朝青瓷油灯的出现,为油灯生产的材质多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油灯的发展更为多样。因此,油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我国历史沿革中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水平、科技发展状况和审美趣味。
油灯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独具特色,展柜内侧设有镜子,采用“吊式”的陈展方式,通过镜子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油灯的正面和侧面,还可以从镜子里清晰看到油灯的背面,从而立体完整地看到油灯的全部。而且油灯博物馆为每盏油灯建立自己的身份信息,并为油灯文物设置二维码标识,避免了参观者不易理解展品的现象;同时注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为儿童打造了专门的教育空间,并开展“豆灯烛蜡”的识字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与油灯文化相关的知识,促进了油灯文化的传承推广。
油灯博物馆的建立,为系统研究油灯发展变迁历史,揭示油灯文化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互动关系,传承推广油灯文化内涵及带动油灯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都提供了新的平台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其独具特色的展陈方式和内容定位也为挖掘建设主题博物馆开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