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南: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12 11:09: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卢中南
核心提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因此中国书法的特殊性决定了书法教育的特殊作用,书法教育对提升学生文字书写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因此中国书法的特殊性决定了书法教育的特殊作用,书法教育对提升学生文字书写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刚刚召开的2017年北京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北京将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诵读、书法、传统艺术等元素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这既是目前加强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的形势使然,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之所在。

  当前,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据我们对北京市海淀区20余所中学(包括15所中学和其它特殊教育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线书法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由于软硬件条件差,书法教育的推进困难重重。

  硬件方面,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教学内容不系统,课时也不充足,设备有待完善;专业书法教室缺乏,而课堂学生多,辅导落实很难到位;课上时间短,书法缺乏有效练习,难以提高;课下学不能安排,知识难以消化。

  软件方面主要集中在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对书法教育不重视、师资配备不全等问题。有的学校领导缺乏“认知性”和“执行力”,出现“未开”和“先开后关”的现象。由于非考试科目造成学校领导不重视或者说重视的领导不多,书法被定位为应付考级、比赛获奖、展览炫耀,把书法课看成是纯粹的写字课,只重书写,缺乏文化内涵。其次,学生对书法认识不够,重视不足,课时少,练字机会不多,学生及其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学习书法的意义。同时教师太少,有的书法教师还兼职做美术老师,因此开设书法课的地区和学校不多。

  提高书法的学科地位,完善师资队伍,加大对书法文化教育的投入,加强学生及其家长对书法的认识,内外兼顾才能有效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成立专业(有一线教学经验的人参与)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

  安排充足课时,建议将硬笔和软笔课设置为必学课程。在初一、初二开设书法课,初三开设书法鉴赏课。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加大对书法文化教育的投资,要涵盖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委考核书法课堂好坏的标准要多样化,对书法学科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

  注重书法的审美教育和育人功能,让书法深入学习生活,书法课堂不要过分强调技法训练,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书家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明白书法不只是把字写得规范美观,更是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标题: 卢中南: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68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