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北京故宫的表情是什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6-06 10:2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演讲中也透露了故宫新动向,诸如开建外国文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以及南大库家具馆,今年3月后院里将只有古建没有任何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等等。
QQ截图20180130095158  
资料图 神武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外墙所嵌“故宫博物院”五字匾额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40余年来已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标识,亦是观众参观故宫博物院后合影留念时的经典背景。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故宫博物院院长心目中,故宫博物院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在12日的“故宫讲坛”中,单霁翔给出了答案: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这是“故宫讲坛”自2012年面向社会公众推出以来的第一百讲,由自诩“故宫看门人”的院长来坐镇。两个小时里,单霁翔用了近七百张照片来讲述《故宫博物院的表情》。现场座无虚席,不少听众站着听完全程,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北京地区最早的烂尾楼”,这是说延禧宫里的灵沼轩;“世界上唯一发方便面的博物馆”,这是说“石渠宝笈特展”中为了让所有排队观众都能看到展览半夜给大家送来方便面充饥;“爱当皇帝还是大臣自己选”,这是说打开午门中间的门洞让观众进入得更加顺畅;诸如此类的段子,在单霁翔的演讲中抛洒不停,有听众打趣“这简直是单口相声的范儿”。

  演讲中也透露了故宫新动向,诸如开建外国文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以及南大库家具馆,今年3月后院里将只有古建没有任何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等等。

  事实上,从单霁翔2012年初临危受命执掌故宫博物院以来,故宫五年间的变化有目共睹:成功实现观众人数限流,开放面积不断扩大,故宫文创产品口碑爆棚,石渠宝笈等精彩展览不断,故宫北院区建设蓄势待发……90年的故宫博物院一展新颜。

  伴随故宫博物院的蜕变,单霁翔的演讲标题也在更迭:最早是《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斯时故宫正在走出此前负面事件阴影,他希望着重强调故宫的博物馆属性,而不仅仅是个景点。

  其后他多宣讲《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希望在宣讲中让更多人明白故宫要限制观众人数的苦心,“故宫单日观众最高突破过18.2万人,这无论对观众还是对古建都是折磨。为了故宫的下一个600年必须限流”,这一举措的成效在2016年底得到了鲜明体现——全年接待观众人次超过1600万,刷新最高纪录的同时还实现了“旺季不挤、淡季不淡”,除了50多天达到限流的8万人次,其余旺季时间日均接待54800人次,淡季则达到48000人次。

  此后《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成为单霁翔的宣讲重点,由点及面地讲述了故宫的古建修缮、平安工程,故宫的文创开发、环境清理,演讲甚至成为他最好的募捐词——正是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他提到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仍有8000万元人民币的缺口,并笑称“欲捐从速”。结果在演讲晚宴结束后,港商许荣茂主动认捐。

  今天的《故宫博物院的表情》则是最新的演讲,“我觉得用表情来说,比较平易近人”,他向中新社记者说。上任五年来,他去高校讲也去居委会讲,他向媒体宣讲也不遗余力向各地市民宣讲,足迹遍布中国内地及港澳。

  “你的馆舍宏大,可是70%不开放;你说藏品丰富,可是99%都看不到;你说观众数量庞大,可是绝大多数都目不斜视从前门走到后门。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在今天的演讲中,他这一席话赢得满堂掌声。这也正是以单霁翔为首的“故宫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成为世界真正一流的博物馆。
 

本文标题: 单霁翔:北京故宫的表情是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69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