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首先要有自信,自信是他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中国自信。文化走出去不仅是带出去项目的数量,应该有更多进入主渠道、引起当地关注并产生反响的好项目。文化走出去有数量的积累还不够,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以到此一游的状态传播中国文化还是比较肤浅,在文化建设上要有所思考。我建议——
一、努力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体系,站在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加强文化智库保护意识,严格把控、审核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注重文化交流暨输出项目的品质与内涵,弘扬中华优秀美德、展现当今时代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拓宽文化政策,设立海外文化推广专项基金,建立健全对外文化服务管理体系。为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合理运用民间资源畅通桥梁,严格加强对“冒牌”机构与“个人作坊”监管力度,在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文化活动中,应有国际眼光及与世界接轨的运营模式,加强营销策略和文化资源保护,培养具有中国品质的文化创意和优秀经纪人队伍,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双赢。
三、加强对经典、优秀作品的传播引领和海外实施计划。艺术作品应突出中华文化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格。培养有思想、有高度的文艺评论,加强舆论监督和职业引领,在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中提倡严谨、真实和信息对称,杜绝夸张、不切实际的浮夸现象。
四、建文化名人及高层次精英人才数据库,发挥这一群体的智力作用和独特魅力,为杰出人才提供学习、传播、施展平台,使他们在接受、融入、传递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并发挥作用。
五、中国在海外的文化中心已有25个,加强教育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除了饮食、汉字、武术之外,书法、民乐、舞蹈、民歌、手工等易于传播的艺术门类都可以融入。深化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对外交流,调动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的参与性,坚实中华文化穿透力。文化外交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定能吸引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
六、积极参与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对一些专题、学术性的文化交流,包括国际艺术节、学术研讨会、文化博览会等项目要有参与意识、阵地意识,重视中华文化(作品和人才)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影响力和角色感,这方面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比我们参与度要高,承办的热情和成功案例也不少。多举办一些以中国文化为主旨且具国际化理念的文化大项目。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也是文化软实力。当今的中国,既古老又现代,既坚守又变通,文化自信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