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宋新潮在山西博物院讲授题为《从考古文物看山西的文化资源优势》的讲座,现场数百民众挤满了不大的会议中心。宋新潮在文化演进、文明起源、丝绸之路和绘画艺术四个方面,梳理了山西从古至今的文化演变过程,深层剖析了这座中原省份的文化资源优势。
宋新潮从旧石器时代讲起,他认为山西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物资源,使这片土地成为远古人类非常理想的生活场所。在目前中国发现的200余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山西就占了157个。
“距今约10万年前后,在山西南部汾河流域的丁村遗址,发现3枚丁村人牙齿和1块顶骨化石,在北部桑干河流域发现许家窑人化石20件以及10个不同的个体。这对探索世界级课题——人类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支撑。”宋新潮说。
在文明起源方面,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出土的1300多座墓葬中,近90%是小墓,墓中空无一物。10%左右的墓葬随葬几件到一二十件器物,不足1%的大墓丰富的随葬品可多达100多件。“由此可见,当时的贫富差异非常明显,从其他的考古发现中也可看出,陶寺遗址有着明显的都城概念。”宋新潮说。
2015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陶寺遗址的发现将华夏文明史提前了300年,该遗址的考古成果表明,在4000多年前的晋南地区已出现了王权和国家的概念,进入了初期的文明社会,并证实陶寺遗址就是最早的“中国”。
宋新潮表示,从180万年前的文化发源到5000年的文明发展,山西全面而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在现今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背景下,山西的发展也愈发需要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不断的从中汲取滋养和力量,才能激发社会的文化创新与活力。
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介绍说,山西有两大资源,一个是煤炭一个就是文物,煤炭资源随着经济建设越挖越少,考古文物资源却不然。山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居全国第一;可移动文物有288万件,山西博物院保存有40多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