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文瑾:一个窑口的长期发展需要顺势而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8 14:16:41  来源:中国文物网
核心提示:一个窑口的发展,受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和当地人口的迁徙,技术水平的发展,港口销售路线的变迁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影响。而石湾窑作为一个著名的民间窑口,更多的是因为它的一个顺势而为。
  陶瓷,在中国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陶的存在。在历经千万年的兴衰和更替中,中国土地上孕育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窑口,在历史的长河中,此起彼伏,兴衰不绝。然而总有一些窑口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或戛然而止,或窑火不熄。

  广东佛山地区的石湾窑,作为南方最重要的一个民间窑口,自唐朝形成较大规模的窑口以来,在中国南部的土地上,历经宋的发展,明清的繁盛,民国初的转变,抗战时期的低迷,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进步发展,窑火绵亘千年,从未停息。广东石湾窑陶瓷博物馆的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纪文瑾说:“其实一个窑口的发展,受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和当地人口的迁徙,技术水平的发展,港口销售路线的变迁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影响。而石湾窑作为一个著名的民间窑口,更多的是因为它的一个顺势而为。”

  石湾窑作为一个民窑,与官方联系甚少。虽然现在的石湾公仔闻名于世,但是在石湾窑漫长的陶瓷生产烧造历史中,占最大份额的产品却是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的日用陶瓷器具,石湾公仔则是在清末民国时期才渐渐兴盛。纪文瑾说:“石湾窑,一直就是在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特色,在进行着生产。石湾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器皿据统计有上千种之多,石湾窑的制陶师们能够根据老百姓的需求,生产出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而且石湾窑仿造的宋代各大名窑产品,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并且有创造性的发展”。

  陶瓷大师梅建鹰救就曾评价石湾窑,“石湾集宋代各大名窑之大成,仿钧而青出于蓝,独创石湾自已的艺术风格”。石湾窑从唐代形成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其生产从未因政权的更替或港口的变迁而间断。就是因为,它一直再根据社会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保留着中国古代雕塑的优秀特质,既与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的一致性,追求人物造型的趣味性,又发挥自身的特色。

  除了生产上的适应所需,行业本身的构建也是石湾窑得以长久生存经久不息的关键。纪文瑾说:“石湾窑虽属民窑体系,但是发轫于明嘉靖年间,活跃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石湾,也形成了一个有规模成体系的行会系统,并且在最盛时期,各种各样的行当达36个之多。石湾陶业由于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内分类明确行规严格,比如生产盆子的就不能去生产罐子或盖子,等等。正是由于石湾的这种有严密之组织,加上宗族、乡土关系,行业特色鲜明,让石湾窑的发展更加有序。”有序的经营是民窑赖以生存的法则,纪文瑾表示:“行会的出现,证明了石湾明清时期陶瓷生产已经逐步进入规范化的经营,同时也反过来带动了本地陶瓷经济、促进了社会发展、繁荣了陶瓷文化,促成石湾作为南国陶都的地位不可动摇。石湾陶业行会是时代的产物,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现在,由清末民初石湾窑古玩行转变发展而来的石湾公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不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塑造技艺,而且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民众中风靡和流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已颇有名气。而石湾窑,作为一个成熟的窑区,也发展地非常繁荣,并拥有者雄厚的大师资源。现在石湾已拥有17位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6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石湾窑在如今陶瓷艺术的发展上,也是顺时所需,顺势发展。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窑口,也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纪文瑾: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理论研究部主任,《石湾陶》杂志执行主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石湾陶艺理论的梳理与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东卷?石湾陶塑篇》、《佛山历史名人录》、《中国博物馆志?广东分卷?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篇》等。
 

本文标题: 纪文瑾:一个窑口的长期发展需要顺势而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