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涛:传承传统文化得下“苦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23 11:56:41  来源:沈阳晚报
核心提示:沈阳有这样一对匠人父子:父亲关宝琮毕生从事陶艺制作,是中国最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之一,陶艺水平蜚声中外,作品曾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儿子关涛也走上了陶艺之路,如今是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也成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沈阳有这样一对匠人父子:父亲关宝琮毕生从事陶艺制作,是中国最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之一,陶艺水平蜚声中外,作品曾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儿子关涛也走上了陶艺之路,如今是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也成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父亲年过八旬,依然奋战在陶艺制作一线,更热心公益事业,今年一月还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青少年关爱基金;儿子今年50岁,在大学里用最传统匠人的方式,带领学生们制陶,传承传统陶艺文化。日前,关涛在家中接受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的采访,回顾陶艺人生之路、带领学生传承陶艺文化,更谈到对匠人精神的理解。他表示,自己特别希望爱陶艺能成为普通百姓的审美习惯。

  子继父业,却也走了条“弯路”

  虽说父亲是陶瓷工艺大师,但关涛告诉本报记者,陶艺这条路他走得挺“曲折”的,“我本专业是在中央民族大学学国画,毕业后回沈在贸易公司工作。一次去探访我父亲的一个学生,他教我怎么烧陶、捏陶。早前我父亲烧陶瓷都是在研究所,我没亲眼见到过。这次见识了,我了解到制陶的巨大的魅力,瞬间就爱上了。”关涛去景德镇等地学习了制陶工艺后,干脆辞了职,“一开始父亲是不支持我的,他毕竟在体制内,而我属于‘单打独斗’,一开始有很大的生存压力。好在从小受父亲和家庭的艺术熏陶,包括自己学习时也可以研究他收藏的陶器,因此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父亲后来开始理解并支持我了,说我干的事业他‘基本满意’了。”关涛说老爷子不好名利,毕生痴迷陶器,捐赠出去很多,“他80多岁了,依然经常去景德镇等地制陶。他的乐观、他对制陶的热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传承陶艺文化的力量和责任感。”

  师徒传承,用最“匠人”的方式

  关涛如今的身份是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他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学生传承陶艺文化。他说,教学生技术是一方面,但学生必须深入了解我国传统陶器,尤其是东北、辽宁陶器的历史,“辽瓷(辽代瓷器)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东北、辽宁打造、出土的。建国前,我们的沈阳陶瓷厂出产的瓷砖质量极好;而如今的法库县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很多企业都来建厂加工瓷砖。”在关涛的打造下,理工大学的陶艺工作室规模不小,“我们早前每年招30名艺术设计陶瓷艺术方向研究生,专攻陶器。学校里人人都说,陶艺班是学校里最团结向上的集体。很多美术专业,学生都用电脑进行设计;但我们专业,大家真的是用最传统匠人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和实践。”关涛经常跟学生们强调“艺多不压身”,“别看你们比别的学生都苦,但传统文化就是用苦劲传承下来——执著、坚韧、不怕苦,这才是匠人精神。”

  渐入佳境,享受制瓷过程的乐趣

  关涛告诉本报记者,相比于在学校只能采用电窑、液化气窑等烧制瓷器,他更享受于柴窑烧瓷的乐趣,“我和几个同事在苏家屯区包了个小院,用木柴烧制瓷器,“这是传承几千年、最传统的制瓷工艺,至少得八九个人的团队一起,轮班倒看柴火——少放一根柴,温度降下来,瓷器就烧不好了。”他说,即使如此小心看护,柴烧瓷器的损耗率也接近50%,而电窑不到10%。三天柴烧,烧出1000多件瓷器,废品堆成堆,“但这样折磨的过程,却恰恰是乐趣所在。制瓷锻炼的除了手艺,更是人的心性——学习能力、耐心、团队协作、乐观……”他还很享受捏瓷器的过程,“每一件瓷器都倾注了我的心血和感情。”他认为,尽管时代发展了,很多科技手段都在兴起,“但艺术强调感性的力量,你让机器人做陶器、画画,很难‘复制’出艺术家倾注的那份感情。传统工艺永远都不会过时——而越来越稀缺,反而会尽现艺术的魅力。”

  希望爱陶艺成为百姓的审美习惯

  对于当下的陶艺市场环境,关涛还是流露出些许担忧,“很多陶艺品价格并不理性,批量生产的陶艺品,卖得还是很贵;很多陶艺品商人和商家合作,噱头炒得很大,价钱虚高。”他说,自己一直想在沈阳办一个“生活陶器展”,“做一些小东西,价格亲民,让普通百姓也能接受。买个真正喜欢的手作杯碗盘子,又能喝水盛饭,又能收藏,这才真正让匠人精神落了地。”他还教本报读者一些分辨陶器的小窍门,“买小陶器可以用手弹一弹,声音清脆的更好些;紫砂壶的材质,原矿泥比色彩鲜艳的化工泥品质高;瓷瓶,表面光滑的比贴花手感凸凹的品质高。”他说,沈阳文化底蕴强,市民的审美品位也在逐渐提高,“希望沈阳人都能够越来越热爱陶瓷艺术,让爱陶艺能成为普通百姓审美习惯的一部分。”
 

本文标题: 关涛:传承传统文化得下“苦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79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