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早在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发现了陶的存在。在泥与火的艺术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陶器。中国著名的四大陶器,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当中,具备了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而中国的制瓷技术的发明,更是刷新了世界的陶瓷史。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的一千多年,中国就已经能制作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直从事内蒙古特色陶艺研究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陶艺系教授娜丽莎说:“中国在陶瓷上的发明和创作,对世界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陶是世界性的艺术,但是瓷,却是在中国发明创造后,才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发展。中国对瓷的发明,是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的巨大进步。”
而推动中国陶瓷与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的重要因素,则是连接亚、非、欧三洲,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起,肩负了中国对外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担的丝绸之路。现如今,随着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这条连接亚、非、欧陆路和海路的传奇纽带,又重新散发出新的活力。
“丝绸之路的提法由来已久了,中国陶瓷也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娜丽莎说,“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掌握了制陶的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创新,我国的陶瓷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唐代,中国大量精美的陶瓷经丝绸之路输出到国外。可以说,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友好交流的桥梁。”
国际间政治经济的交流发展合作,往往也伴随着文化的包容和创新,随着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我国积极构建与丝路沿途国家的合作发展关系,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不仅在经济上相互融合,在文化交流上也兼容并包的共同发展。娜丽莎在参加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陶瓷文化交流时就曾说:“陶瓷文化的交流活动,不经能够给陶瓷艺术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陶瓷文化,通过对陶瓷的交流和创作,让人们发现对中国陶瓷价值与魅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行,我国与“丝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这场国际交流中更好的发展,成了当代学者和艺术家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高峰论坛组委也决定会在12月18日举办举办一场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琉璃厂高峰论坛”,集文化、艺术和信息领域的中外著名专家学者、文化企业领军人士,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中的“活化”发展之路。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多元的角度更广泛的视角传播和发展,为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发展中做出贡献。
娜丽莎:内蒙古师范大学 陶艺系主任、教授,内蒙古陶瓷艺术学会会长,内蒙古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学术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曾以高访学者身份赴波兰、白俄罗斯访学。其作品曾获内蒙古陶艺新设计作品展金奖,并被多个馆院收藏。她的陶塑作品,多以蒙古族民族的人物形象为素材的,她创作的蒙古族少女陶俑,从衣着、发饰、甚至造型上,都能让人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热情、纯朴、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