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戏曲艺术萌芽于远古、蓬勃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千百年发展至今,有据可考的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保存、传播、传承与发展,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立中国国际文化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传播媒介。随着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中国戏曲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一个艰难而具有挑战的“生存课题”——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平台,以网站、手机移动终端为依托,使以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国粹经典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新生?
目前,互联网上的戏曲艺术传播尚处于分类无序、功能散乱的初级传播阶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戏曲网站数量众多,但缺乏系统性的资料整理保存
据统计,目前中国互联网上戏曲相关网站的数量达到1300多个,其中,10%的网站侧重戏曲音视频的在线视听与下载;30%的网站以戏曲剧种介绍、名家名段介绍等戏曲资料为主;8%的网站主要发布戏曲演出信息;剩余52%的网站为散落在各处的戏曲评论专栏、戏曲论坛和戏曲博客等。从现有的数据可以看出,网友中对戏曲艺术感兴趣的大有人在,但是网站功能各有侧重,呈现点状分布,缺乏系统性的资料整理与保存。网友无法在一个网站有效获得所有戏曲相关的信息,查找、整合戏曲信息的难度较大。
2.戏曲网站剧种差异明显,不均衡传播问题突出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戏剧戏曲传播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现有1300余家戏曲网站中,包含众多剧种的综合类戏曲网站数量占总数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单一剧种的网站分布极不均衡,京剧网站有200多个,占总数的15.2%,越剧表现极为突出,所占比例达到15.89%,黄梅戏所占比例达到9.3%。而与之相对的是,绍剧、蒲剧、黔剧、庐剧、桂剧等近80个剧种加起来才占了总数的近29.66%,另有100多个地方剧种在互联网上难觅踪影。东部地区的戏曲网站发展远好于西部和边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戏曲网站发展领先于欠发达地区。如何对戏曲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抢救,成为当务之急。
3.戏曲网站国际化程度低,无法成为对外传播的窗口
从戏曲网站的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戏曲网站所占总数比例接近95%,台湾地区戏曲网站数量约占3.5%,而香港地区仅占1.1%。从语言上看,主要以简体中文为主;也有英文戏曲网站,但所占比例不超过1%。戏曲网站目前极低的国际化程度,将世界各地大量的戏曲知音挡在了“千里之外”。目前不但缺少以英语或其他世界性语言为载体、适合国际传播的戏曲网站;从内容上看,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系统翻译严重缺乏。可以说,如果以国粹艺术作为在新媒体时代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4.戏曲网站视音频质量参差不齐,戏曲文化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大多数戏曲网站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和必要的信息监管力度,戏曲视音频内容上传技术水平不一、文件格式五花八门、视频音频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芜杂、信息质量无法保证等各种问题极为凸显。并且,就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上的戏曲内容还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交流性强的优势,这势必会影响到戏曲网站与受众群体互动交流的效果。互联网新媒体最突出的传播特点是“互动”,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互动优势的戏曲网站,必将吸引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使戏曲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戏曲艺术,目前尚没有在互联网新媒体上精彩“亮相”。
在新媒体时代对本国文化经典的保护与传承,不单在中国,在世界各国均开始受到重视。韩国从1962年即开始主持进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工程,面临新媒体时代,韩国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资料、音源资料、相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全面数字化,抓紧对即将遗失的文化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并从国民文化享受权的角度,谋求多样化的新媒体方案,对外公开分享现有资料。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跨越百年的系统工程,拥有完善的法律与制度保护。面对新媒体时代,日本将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作为国家文化建设以及树立日本国际形象的策略之一。“数字源氏物语图”项目成为日本的“数字文化大使”,成功地树立了日本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国际形象。
总体来说,从国家新时期文化形象的战略高度来看,以中国戏曲艺术为代表的国粹文化经典正站在一个危机与转机并存的“临界点”:如何把握新媒体在未来大众传播、对外交流上的重要影响力,以此为契机,对戏曲艺术等国粹文化经典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抢救、整理、翻译、保存;并发挥新媒体资料整合、互动传播的特性,打造戏曲艺术的新媒体形象,使国粹文化经典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新的传承与发展。今天的一小步,将成为影响中国戏曲艺术未来数十年发展的关键性的一大步。
戏曲文化艺术研究面临的问题很多,核心问题就是:传承、传播和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经院式的案头戏曲文学、戏曲史论研究方法,跳脱微观的戏曲研究,立足互联网技术和观念,以全新的、宏观的文化生态视角切入,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炽热的感情尝试运用数字化技术有效探索保留、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戏曲艺术。
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中国戏曲艺术音视频门户网站(及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以新媒体手段为依托,搭建系统保存、整理、翻译戏曲艺术资料的数字化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对国粹文化经典进行多维度、立体化、互动性的内容创作与展示;集成传播、研究、教育、审美等多种功能,树立中国国粹文化经典的新媒体形象,展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中国国际传播形象。在全球数字化、大资料、大数据的背景下,打破常规思路和研究方式,立足宏观,运用新技术、新架构来寻求中国戏曲艺术的当代生存与传播研究的突破。
总之,网站将以“国际影像丝绸之路”作为整体建设概念,将一般的资料整理汇总上升为对国家文化经典的新媒体展示,从理念上真正体现“走出去”,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建设思路,也是受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知名教授玛莎·金德“迷宫”项目的启发,进行数字影像资料的重组叙事。最终实现的是,以一种综合的、系统的、生态的文化视角去重新审视,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传承、传播和发展戏曲艺术的有效方式,可以为中央决策部门提供全面的、学理的研究数据,为党和国家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决策的理论思路和科学依据,为后世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基础数据,为戏曲培育尽可能多的新的年轻受众,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推动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袁慧琴 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