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分类
排序
 
  • 万寿岩遗址保护:守住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
    万寿岩遗址保护:守住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
    •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约1公里处,一座石灰岩孤峰兀然挺立。这里就是国内罕见的史前遗存——万寿岩遗址。它是一个窗口,让今人在这里洞察到我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轨迹;它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并实证了清晰的两岸…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0-05-18 16:50  关注量:8837
  • 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感受云冈石窟的文明之光!
    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感受云冈石窟的文明之光!
    •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0-05-13 09:05  关注量:8796
  • 探秘河洛古国——中华文明之源
    探秘河洛古国——中华文明之源
    •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经多位知名考古学家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这是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位于河洛中心区域,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0-05-11 09:28  关注量:9650
  • 天水古城:孕育人类文明始祖的地方
    天水古城:孕育人类文明始祖的地方
    • 天水古城,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它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则靠着秦岭山脉,渭河穿城而过,气候四季分明,有着“陇上小江南”的美誉。古城始建于先秦,明代时,逐渐演变出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座城池,形成“五城连珠”的格局。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0-04-26 14:01  关注量:12772
  •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远超学界对4000年前中国早期文明高度判断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远超学界对4000年前中国早期文明高度判断
    • 石峁遗址的主体内涵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内、外城共同拱卫皇城台,目前考古资料显示,皇城台为石峁城址的最核心区域。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0-01-11 11:23  关注量:8703
  • 甘肃探索“保险+科技”文物保护新模式 让文明永生辉
    甘肃探索“保险+科技”文物保护新模式 让文明永生辉
    • “这是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助力文物保护的创新实践。”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有益探索,吸引更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探索建立现代文物保护新模式,实现保护成果社会共享。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12-15 10:28  关注量:8798
  • 科举制度——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
    科举制度——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
    •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衰废于清末。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历时1300余年。科举的直…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12-07 10:11  关注量:12848
  • 辽宁展出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揭开千年文明神秘面纱
    辽宁展出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揭开千年文明神秘面纱
    • “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于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再现了红山文化的完整脉络和独特内涵,揭示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10-17 09:04  关注量:8776
  • 丝绸之路——青铜器连接起的亚洲文明
    丝绸之路——青铜器连接起的亚洲文明
    • 中国古代青铜器​作为全世界最精美的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文明时代早期的代表性器物,也是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产品。但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并非来自中国,而是在丝绸之路上的西亚地区。可以说,青铜器本身就是承载着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遗产,而这…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9-28 14:50  关注量:9164
  • 《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 8月25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大众文化学会指导,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主办的《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图书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28 15:15  关注量:9134
  • 常州象墩遗址考古开工,史前文明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常州象墩遗址考古开工,史前文明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 8月20日上午,象墩遗址考古发掘开工仪式在新北区春江镇杏村南侧的象墩上自然村举行,象墩遗址这一史前文明遗址将逐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22 16:27  关注量:8818
  • 良渚遗址考古: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良渚遗址考古: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说起新中国的考古成就,良渚遗址大发现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20 09:04  关注量:8719
  • 文明互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文明互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外很多场合提出了文明之间应该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的主张,向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描绘了文明交相辉映、命运休戚与共的美好愿景。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13 11:13  关注量:35729
  • 客家建筑为什么是“围屋”结构?
    客家建筑为什么是“围屋”结构?
    • 客家人为什么选择围屋建筑呢?一、耕种文明的特点——稳定的居住点:汉民族是农耕文明下的佼佼者,我们的种族天赋便是基建狂魔加种菜天赋。农耕文明受农作物物候的影响,要求劳作者要居住在农作物周边地区。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7-28 10:32  关注量:25268
  • 中国古代漆器:民间传统工艺,中华文明的瑰宝!
    中国古代漆器:民间传统工艺,中华文明的瑰宝!
    •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7-16 14:41  关注量:993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48条/10页 
 
最新头条推荐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