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庭院之美从哪里来?
    中国庭院之美从哪里来?
    • 一座古香古色的庭院,一家老小的笑谈喧嚣,一把摇椅坐看四季,中国庭院悠闲和谐之美。一般来说中式庭院建筑,在造型上讲究对称,色彩华丽,总体来说是四方形的,东西两侧呈对称结构。这四方…
  • 中国古代农耕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古代农耕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中国农耕发生于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 为什么道教庙宇被称为“宫”或”观”?
    为什么道教庙宇被称为“宫”或”观”?
    •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可能对遍布在全国各地名山大川里的道教庙宇有所疑惑,比如北京白云观,武当山有玉虚宫,长春观,八仙宫,楼观台等等,这些闻名遐迩的道教十方丛林为什么都会取名宫或观呢?
  • 中式庭院——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化
    中式庭院——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化
    • 早在商周,中国就已经有了院落文化,发展至明清到达顶峰,面积大的包围建筑的叫做园林,面积小的被建筑包围的称之为庭院。
  • 杭州慧因高丽寺——被誉为“华严第一道场”!
    杭州慧因高丽寺——被誉为“华严第一道场”!
    • 慧因高丽寺始建于吴越国年间,此寺院的取名是源自佛家万乘之王的经典——《大乘广佛华严经》里,慧因在华严经里面是指真正的明心见性、破迷开悟、真正得到般若空性慧根之根本的意思。
  • 古代农耕社会如何应对灾荒?
    古代农耕社会如何应对灾荒?
    • 灾荒是人类社会建构完成之后就必然会面对的一种能够对社会及文明造成重大伤害的威胁。因此,无论社会以何种形式进行建构,防灾抗灾的机制都会成为其整个社会机制的一部分。
  •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意识传统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意识传统
    • 重视农耕是中国从战国时代商鞅变法后就一直实行的正策,从秦到清,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几乎碰不到大力提倡商业的时代。即使商业较为繁荣的唐宋以至于后来的清,对商的限制都是非常严格的。…
  •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对比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对比
    • 在中国的建筑中,有一种建筑,称为园林,它是一种多元素组合的建筑园林,里面有各种花草与建筑,造就了园林独特的魅力。
  • 浅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养老问题
    浅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养老问题
    •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困有所帮、老有所养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古代,除了官员在退休后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田地或退休金用来养老外,大多数人是没有退休金、养老金之类…
  • 现代化进程中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化进程中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社会留存的独特文化,具有重大的传承利用价值。江南农耕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漫长的演进历程中所孕育生长、发展定型的一种文化综合体。
  • 特色民宿——新兴的乡村产业
    特色民宿——新兴的乡村产业
    • 说起民宿文化,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人们的需求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在我国,民宿种类各有千秋,不论是主打艺术、情怀、还是个性,这都是区别于农家乐、乡村酒店,因为在当今社会中,民宿已…
  • “牛”字——藏着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和农耕崇拜
    “牛”字——藏着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和农耕崇拜
    •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 深挖中华农耕思想的时代价值
    深挖中华农耕思想的时代价值
    • 中华文明以农而立其根基,因农而成其久远。在农耕文明的演进历程中,耕读相协的文化孕育了众多农学家,他们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汲取先民智慧,传承行知思想,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农家类书。
  • 农耕民俗文化——农村“五谷压棺”的丧葬传统风俗
    农耕民俗文化——农村“五谷压棺”的丧葬传统风俗
    • 我国农村五谷压棺传统风俗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说法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包括压棺时放置的地方也不一样。但是其中的内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五谷。
  • 大伾山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大伾山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 大伾山位于河南浚县城东,是以大石佛为主的佛教文化兼儒、道“三教”并存于一山的国家4A级旅游区。
  • 关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古代农耕习俗
    关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古代农耕习俗
    • 中华文明5000年来,形成了很多祈求农耕丰收,传习种植经验的生产习俗,由于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农耕习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表现出千差万别而又各具特色的风格特点,下面就…
  • 挖掘、继承、创新——优秀的乡土文化
    挖掘、继承、创新——优秀的乡土文化
    • 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
  • 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土壤中发展的耕读文化
    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土壤中发展的耕读文化
    • 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 “华夏第一石磨盘”:周口农耕文化发祥地的实物见证
    “华夏第一石磨盘”:周口农耕文化发祥地的实物见证
    • 周口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距今七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先民来到周口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华夏原始农业文明灿烂优美的华章,实现了文化…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庭院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庭院设计
    • 中国古代建筑庭院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据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夏都二里头宫殿遗址,就呈现出3000多年前的封闭庭院状貌。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