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由来和故事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由来和故事
    •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
  • 今日惊蛰|春回大地 万物生长
    今日惊蛰|春回大地 万物生长
    •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原叫“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名。但比起原名,“惊”字更带着万物生长的朝气。
  • 今日立春,万物复苏,祈望春回大地新!
    今日立春,万物复苏,祈望春回大地新!
    •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 今日大寒丨岁末已至,一年最冷是大寒!
    今日大寒丨岁末已至,一年最冷是大寒!
    • 今日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之后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古人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凉为冷之始,寒为冷之极。寒是冷的极致,而大寒又是寒的极限。所以从字面上看,大寒应…
  •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霜风落叶小寒天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霜风落叶小寒天
    • 今日小寒,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在三九前后,所以,小寒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中真正的冷开始了。
  • 解说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计算
    解说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计算
    • 二十四节气源于黄河流域,以这一纬度带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基础。是古人根据太阳在地球上照射的变化而总结出的规律,所以是标准的太阳历,也即是平时说的阳历。
  • 细说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细说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秋风萧瑟 万物收藏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秋风萧瑟 万物收藏
    • “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今日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和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它代表着冬季的开端,万事万物进入收藏入库…
  •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 今日霜降,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秋寒露重,袅袅凉风动!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秋寒露重,袅袅凉风动!
    • 今日寒露,二十四节气中中的第17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秋高气爽,正是人间最绝色!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秋高气爽,正是人间最绝色!
    • 今日秋分,秋分者,分秋之日也。诗云:“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在诗人眼中,似乎是中秋满月将秋色平分。实际上,真正平分秋色的是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夜新凉 秋意将来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一夜新凉 秋意将来
    • 今日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1个节气。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蝉声四起 夏意正浓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蝉声四起 夏意正浓
    • 今日大暑,一年中的最炎热的时节来了。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时夏方长 盛暑将至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时夏方长 盛暑将至
    • 今日夏至,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从汉代就有过夏至日的习俗;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制记载: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
  •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花朝对芒种 青梅煮酒时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花朝对芒种 青梅煮酒时
    • 芒种是农历廿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芒种是麦类作物成熟、夏季栽种大忙季节,“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故称芒种。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70条/5页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