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文书看古人的“防伪神器”
    从敦煌文书看古人的“防伪神器”
    • 印章不仅是权力与身份的标识,更是文书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有力保障。南北朝时期,印章的应用方式发生了转变,从早期在封泥上压印改为在纸上钤盖。
  • 苏州民居到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藏着多少秘密?
    从苏州民居到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藏着多少秘密?
    • 传统民居中的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丰富的行为心理需求和空间价值。本文以北京四合院和苏州民居为例,探讨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的比较,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
  • 虎魄造办处:《汉代到明代麒麟形象的演化》
    虎魄造办处:《从汉代到明代麒麟形象的演化》
    • “麒麟”、“天禄”和“辟邪”的形象,在汉代至唐代的文献中多有记载,但三者之间形象的区分自古都是模糊不清的。很多文献记载同一形象却用不同名称,而后人又各自根据自己的认知去认定这些…
  • 看发现的陶俑,上衣下裤这个时期就逐渐流行!
    看发现的陶俑,上衣下裤从这个时期就逐渐流行!
    • 关于俑,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著名的陶俑是秦始皇兵马俑,都与陪葬有关。古人事死如事生,陪葬是为了保障墓主人身后也享有与生前相同的生活。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
  • 敦煌壁画中看中国古代建筑
    从敦煌壁画中看中国古代建筑
    • 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形象,其中有宫殿、阙、佛寺、塔、城垣、住宅,还有监狱、坟墓、高台、草庵、穹庐、帐帷以及桥梁、栈道等等,有许多还是以完整的组群形式出现的,可以明确地显示出…
  • 陶器诞生的工序:黏土的可塑性讲起
    陶器诞生的工序:从黏土的可塑性讲起
    • 制陶艺术,这一古老的技艺,依赖于天然黏土的独特性质。黏土与水混合后展现出的可塑性,使得它能够被塑造成各种形态,并通过干燥和烧制过程永久固化这些形状。
  • 平粮台:神话到现实的方正之城
    平粮台:从神话到现实的方正之城
    • 宛丘故城遗址,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为龙山文化遗址,1979—1980年发掘。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区东二环路东侧(平粮台大道与宛丘大道交叉口)大连乡大朱村大朱庄西南一个面积50万平…
  • 古人如何看时间:晨钟暮鼓到西洋钟表
    古人如何看时间:从晨钟暮鼓到西洋钟表
    •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时间计量方式,从简单的自然现象观察到复杂的机械装置,这些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故宫太和殿的楠木何而来?
    故宫太和殿的楠木从何而来?
    • 如今,很多人走进故宫博物院,依然会被紫禁城中华美、大气的古建筑震撼,其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工匠们的无数心血。
  • 认识中国古建筑,“这些独特的名词”开始!
    认识中国古建筑,从“这些独特的名词”开始!
    • 中国古代建筑乃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遗产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先辈们凭借智慧与勤劳创造出来的结晶。
  • 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
    • 从古建筑营造特征,解读古建基本文化属性。首先,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首要特征:即在房屋的面阔和进深基础上,设置石础,而后在石础上立柱,再于柱上架梁,即“四梁八柱”梁柱间连枋,梁…
  • 吊脚楼何而来?为何会发展出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吊脚楼从何而来?为何会发展出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 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尤其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吊脚楼也极为常见。
  • “门当户对”窥探古代婚姻与建筑文化的交融
    从“门当户对”窥探古代婚姻与建筑文化的交融
    • 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中,“门当户对”这一观念,宛如一道古老而深沉的法则,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流淌的同时,更与古代建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家庭与社会,映射出…
  • 《瑞鹤图》看徽宗朝的符瑞文化
    从《瑞鹤图》看徽宗朝的符瑞文化
    • 关于符瑞的言说,是一直穿梭在我们古代的思想史当中的。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这种意识很早就出现在人们对于现实的祸福凶吉、生存境遇等等的思考中,慢慢形成了一种天人感应的思维模式。
  • “带孩子逛博物馆”到“博物馆教育”
    从“带孩子逛博物馆”到“博物馆教育”
    •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储藏室,是天然的学习空间,尤其擅长展示实物。儿童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实物传递知识,更可以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是除了学校之外不可多得的大…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