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坞木版年画:东方古艺之花
    桃花坞木版年画:东方古艺之花
    • 所谓“姑苏版”,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全盛期的作品。此类作品着重描写苏州市民生活和城市景观,场面宏大、构图复杂、内容丰富、风格写实,运用成熟的套色技法体…
  • “简牍学”始末与“简牍书法学”
    “简牍学”始末与“简牍书法学”
    • 简牍之所以成为学问,根基于19—20世纪之交西方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斯文·赫定、大谷光瑞及各英、法、俄、日外国探险考古队等等在新疆甘肃探险活动所获取的资料群。当时被发现的汉晋简牍…
  • 《青花帝国》-如琥珀般的光泽
    《青花帝国》-如琥珀般的光泽
    • 青花。瓷器。他始终凝视着它,有着一个初恋者对于爱人的恒久激情,也有一个母亲对于婴儿的无限耐心。他看着它在历史的河流里风云变幻,他看着它在日常生活里起居有度,他看着它从时间的枝头…
  • 梅画素材大热:它代表正能量精神
    梅画素材大热:它代表正能量精神
    • 中国古代的梅画题材,大抵兴盛于两宋时期。就此,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为“太史公”的宋濂在《宋文宪公全集》卷三《题徐原甫墨梅》中,曾经对梅画的来龙去脉作过这样的追溯考评:
  • 书画文化有规则但不定死
    书画文化有规则但不定死
    • 艺术创作应如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语,平实无华,自然随兴,不为外物所动,下笔即见万壑也。
  • 京剧大师尚长荣携《曹操与杨修》走进国戏学堂
    京剧大师尚长荣携《曹操与杨修》走进国戏学堂
    • 京剧四大名旦尚小云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先生,携其为艺术指导的京剧名作《曹操与杨修》剧组主创走进中国戏曲学院,在《与艺术面对面》系列活动中分享了…
  • 古老的传统广为传颂:徽州民歌
    古老的传统广为传颂:徽州民歌
    •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号子、山歌、民俗、童谣等。古徽州人在辛勤劳作之余,用民歌装点生活,而这种腔调也被徽州地区的人们广泛传唱。
  • 大家都喜爱的传统文化之书法
    大家都喜爱的传统文化之书法
    • 平时作业繁多难有空闲,所以每逢周末闲暇,窗明几净下,我喜欢伏案挥笔,临帖书写“安神精滤,万想俱遗”,抱着一种静谧的心情,在行笔润墨中寻找一种放松,静思的状态,在松墨熏香中感受书…
  • 明末文人的小资生活
    明末文人的小资生活
    • 明末清初,江南的骚人墨客把生活的情趣发挥到极致,据说那时的小资有五大俗:礼一回佛、听一出戏、藏一幅古字画、养一位歌姬、逛一趟山水园林。
  • 中国杂技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国杂技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 2017年,中国杂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通过积极举办影响广泛的大型主题活动,聚力创作彰显中华审美风范的精品佳作,广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
  • 杂技艺术的历史本体与现代美化
    杂技艺术的历史本体与现代美化
    • 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杂技艺术,有两个显著的亮点:一是对人体技能的超常开发向极限逼近,以奇险性征服了大众涉险猎奇的观赏心理;二是对超常开发的人体技能做“舞蹈”美化,以艺术美引导着大众…
  • 书法家应当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书法家应当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 境界是书法家的终极追求。书法滥觞于写字记事,进入艺术状态后进而变为抒情达意。如果能让读者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颤与激越,甚至达到不能忘怀的审美程度,这就接近了书法的美好境…
  • 马戏娱乐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文化
    马戏娱乐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文化
    • 马戏只是简单的“玩杂耍”吗?马戏如何唤起了现代人的情感共鸣?马戏给城市注入了怎样的活力?作为首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的一部分,日前,广东珠海横琴新区举行了一场关于“马戏·城市·生活”…
  • 书法,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书法,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慢慢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汉字五千岁了,它依然年轻,是当今世界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世界上,除汉字之外,…
  • 兰亭奖设立的少而精,挺好!
    兰亭奖设立的少而精,挺好!
    •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自5月启动以来,因为奖项设置及评审标准,引起许多书法家的“不满”不绝于耳。根据征稿启事,入选作品数量和获奖作者名额大幅度减少;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